第07版:北海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03版
聚焦滨海

第04版
要闻
 
标题导航
画 (外一章)
马年的心声
马年来了
儿时过年
蒸出的浓浓 年味
求副春联好过年
2014年01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年的心声



  ◎张国华

  屏住呼吸,掩住自己的心跳,我似乎已听到了马的嘶鸣和奔腾。人生苦短,岁月苦寒。哪怕是在儿孙绕膝的年龄,在春天里,总会有新鲜的感悟,生出些许的希望。
  2012年退休后,我找准了位置,充实了角色,日子过得很快乐。位置是,自由世界家里蹲,配合老伴照看孙,儿孙的事不乱做主;角色是,轻松愉快写文章,自哄自乐添翅膀。年轻时的作家梦,老年扬鞭策马奔前程。退休后我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百余首(篇)诗歌、散文、小小说,还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力所能及地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觉得自己年轻了许多。
  老年人是社会的示范群体。全社会都要敬老、爱老。但我们要想想,怎么样才能让少年、青年、中年人尊重、敬爱自己呢?现在看,最让人爱戴、尊敬的是有理想、有信仰、有事业、有情趣的人,不在于你原来的地位、收入、荣誉,而在于你是否能与时俱进,找准自己的新位置和角色,主动融合到当今社会的新生活中去,“老青年”就是这类人的特征。现在有些老人总是倚老卖老,别人稍有怠慢,就吹胡子瞪眼;有的好为人师,指导这个,教育那个。这些特征,不仅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也不招年轻人待见。
  退休后,民间的朋友逐渐多了起来,许多不起眼的地方,却藏龙卧虎,令人刮目相看。著名作家邓华先生,下海三十年,著书立说三十部,平均每年一部,可谓著作等身;杜建业、刘永信先生都是著名诗人,如今都当门卫,一个星期创作一首诗,言谈中充满诗情画意,门下拜师的络绎不绝;小时候在一条街住的老同学,市电视台的韩子夫,一门出了三个画家,画展办得风生水起,评价颇高;一块去延安挂职的同事姚新民,退休后成了抖空竹协会的会长,抖掉了一身的疾病和烦恼,结交了一大批朋友;虞河路上的书画、古玩、鱼鸟花市高手云集,几个过去默默无闻的朋友,在这里如鱼得水,囊中渐鼓,想请师出山得早约。他们都是培养出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仿佛忘记年龄,壮心不已,人见人爱。他们招人待见的品行,不断地启发、鼓舞着我,使我心中生出些许“成长”的希望。我充分发挥写作的特长,写凡人凡事,发掘正能量,先后采写了《穆梓先生的酒经》《人民广场上的舞星》《引吭高歌不老翁》《老四合院的如意玩家》等稿件,反响较好。
  坚持一心向善的信念,愈老愈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多为别人做好事、实事,永远不图回报。试想,帮助了别人,你就已经得到了快乐。我有时觉得自己身上也有不少弱点,比如过去培养起来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现在不一样了。所以,我经常提醒自己,要学会欣赏今天的新生事物,理解年轻人的超前举止。谁在豆蔻年华里没有过荒唐,谁的青春里不曾有过烟火,谁在前行的路上不曾有过闪失?要学会宽容,不能动辄就指手画脚,看什么都不顺眼。曾记得丰子恺先生说过:“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去,如此,安好。”
  在辞旧迎新之际,我觉得人老不是年龄,而是心境;人老不在身体,而在心灵。急需的,只是一颗静下来品味美的心。多从年轻人身上吸收活力和长处,心平气和,随遇而安,做个随和、快乐的老头儿。我最近写了一首题为《珍惜好时光》的诗,心中豁然开朗,充分表达了自己此时最好的心情:日子在指缝间无情地流淌/无暇欣赏柳翠的风光/快骑上识途的老马/抹掉额头上怀旧的沧桑/适合的目标就是方向/熙日的阳光下晒晒太阳/目光温和得如新生的羔羊/甜蜜得打个盹做个好梦/幸运去了令人神往的地方/谁没在梦想面前放肆过/就不足以盘算身后的时光/踟蹰的背影不接纳我们/做别人头上的一缕阳光。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