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新闻

第03版
理论
 
标题导航
以牢固的执政为民理念推进群众满意度稳步提升
不妨多些“最后”思维
肩上包袱放一放
哲理漫画
浅谈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
“勤劳”的扬弃与“致富”的创新
走出传统式“调结构”误区
2014年02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勤劳”的扬弃与“致富”的创新



  ◎张雪琪

  前不久,国际就业咨询与调研两大巨头公司合作,在全球多地分发问卷,调查多国民众对“勤奋度”和经济复苏的看法。在其发布的调查结果中,中国位居“勤奋度”榜首。换句话说,在这份调查报告中,中国人多了一个名为“最勤劳国民”的头衔。而另一方面,各种数据显示,现如今中国的GDP总量虽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依然远远落后于世界大半国家,这不由让人思考,被封为“最勤奋”的中国人缘何没有给自己带来最大的财富值呢?
  中国人重视做,重视“做”这一动作的本身。中国人自古就言,生生不息、劳作为之始,又素来有不进则退的说法,勤劳被尊为美德,而懒惰素来被人唾弃。伴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不论工作或休闲,几乎所有人都投身在一个“做”本身的无限循环中。做而后得。至于得多得少似乎被当作一种理所当然,很少有人去探究,我因为什么得到了这些,我如何才能得到更多?
  从校园时代开始,学生就已经形成一种重复同一被认定为正确行为的习惯,这种习惯陪伴他们走上社会,成为惯性。少部分人从这种已形成的惯例与体制中跳脱出去,另辟蹊径取得成绩,人们无比艳羡;然而更多人摔了跟头,人们又畏惧失败跌跤所带来的疼痛,两相比较,不功不过的重复似乎最为安稳妥帖。
  同样是幼年,孩子幻想美丽的衣服,在中国,大多数父母会带着孩子到商店,告诉他们,商店里的衣服就是你选择的范围,而在以设计著称的欧洲,许多父母会听着孩子的意见,让他们用手画出这些念头,用缝纫机来尽量还原孩子的奇思妙想,用另一种方式教育他们创造是没有界限的。前者制造了无数普通人,后者却制造了十几个世界顶级品牌的首席设计师。结果就是,中国的平价制衣在世界市场以价格占据大半销路,而欧洲以奢侈闻名的高端定制不单利润是中国服装企业的上千倍,更是令名流富商趋之若鹜,即便工薪平民也认定高端定制为时尚,一旦有经济能力便会脱离中国制造的包围。中国制造与西方制造,二者之间的差距并非在于质量,而是在于理念,来源于汉民族与西方民族不同的惯性理念。
  众所周知,利润的来源在于产品的附加值,产品附加值则主要取决于科技、设计和概念。自十九世纪工业革命到第三次科技革命,创新一词已经从少部分人眼中的致富法宝走向所有人眼中的各行业必备元素。
  中国并非不善创造的国家,从四大发明开始,中国已缔造无数发明奇迹。令人嗟叹的是,帝王权术下儒文化的兴起和小农经济的稳固一点点磨去了大多数人奇思妙想的棱角,人们安于勤奋劳作,忘记了创新是中华崛起在东方的基石。同样为了纺织的速度,中国人的勤奋促成了加班加点和规模经营,而欧洲的懒惰诞生了脱离人力的蒸汽机。这并非是说懒惰才是正确,勤奋总是愚昧,问题的关键在于,勤奋只是一种手段,是达到目的的过程。带着脑子不断思考寻求突破的勤奋才能提高到达终点的速度,而单纯为了勤奋而勤奋不过是用犁绳困住自己的手脚罢了。
  中国老话总说,勤劳致富,我却不情愿把这词当作可以宣扬的美德,因为勤劳并不见得总能催生财富。我倒是更倾心另一与勤奋挂钩的成语,勤能补拙。现如今我国科技创新实力与创新人才数量仍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故而需要勤,来缩减这差距。但中国如今更需要的是,把科技创新这一拙,发展成为新的“长”,若勤奋与此“长”能交相辉映,相辅相成,中国必将踏入发展的新纪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