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北海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生命的敛迹
温暖的手套
儿时的冬天
开始的意义就是走下去
坐上高铁去北京
最美的风景
并蒂玫瑰
2014年11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命的敛迹



  ◎路来森

  冬天到来,天气寒冷,于是,生命敛迹。
  生命的敛迹,真是一件饶有情趣的事情。
  比如虫类。夏秋季节,各种各样的虫,满地爬行。可是,一到冬天,虫们就不见了。它们,都到哪儿去了呢?大概只有两种情形:一是隐藏,二是变形。隐藏的虫,大多是钻到了深深的地下。像蚯蚓,夏天里,我们能看到它在地面上吐出的泥浆,到了冬天,就一无所见了。蚯蚓们并不是全死掉了,而是钻到深深的地下了,钻到冻不着它们的地方。冬天里,如果深耕土地,就会从土地深处翻出很多各种各样的虫子。所以,农民们的冬耕,是大有道理的;冬耕,正是为了灭虫。“变形”的虫,更是各有绝招。一些虫,会在秋末,钻入地下,将自己变成一只“蛹”,“蛹”有铠甲一般的厚厚的外壳,一般是冻不死的。一些虫,则将自己变成了一枚“茧”,被一层厚厚的绒皮裹着,像是一个人,穿了一件皮袄,又温暖,又安逸。更有一些虫,秋末,把自己的后代,变成一粒粒的虫籽,隐藏起来。螳螂就是如此。冬天,野外的荆棘上,会挂着一颗颗黄褐色的、枕头一样的硬茧,硬茧的里面,包裹的,就是一粒粒的螳螂籽。据说,螳螂籽煮水,能治冻伤。我小时候,曾经采摘螳螂籽,如法炮制,治疗冻脚伤,可效果并不见佳。
  夏天里,行道树上,一早一晚,我们都会看到聚集的众多麻雀,它们,叽叽喳喳,喧闹不已。夜晚,就宿在行道树上。可是,一进入冬天,就不行了。行道树伸着光秃秃的枯枝,僵硬地戳向天空。麻雀们不再在树上聚集,它们也选择了敛迹,大多把自己隐藏在了屋檐下,或者洞孔中。所以,农家的孩子,就常常于冬天里,拿上手电筒,游走在乡村屋檐下,“照”麻雀,麻雀一旦被“照”住,多会惊吓地缩成一团,是很容易被逮住的。因之,一晚上“照”下来,总会有很大的收获的。纵使在白天里,叫着的麻雀,也不欢,我们常常会见到麻雀踩在一根电线上,瑟缩着身子,形象极其猥琐,让人心生怜意。平日里,花喜鹊总是站立枝头,鸣声尖利,大出风头。可是,进入冬天,花喜鹊也懒得离开自己的窝,大多喜欢站在自己的巢窝边鸣叫。懒懒地叫几声,就又把身体缩进巢里了。大雁呢?北方的大雁,选择了“迁移”,翩翩地飞向南方,以一种“逃离”的方式,敛迹了自己。
  冬天里,野兽们,大多隐藏在自己的洞穴里。熊的冬眠,是人所共知的。野兔,一般不会打洞,它们却懂得隐藏在草窠里,或者趴伏在麦田里。趴伏在麦田里的野兔,以麦苗为食,纵使下一场大雪,将麦田覆盖了,野兔们也懒得动一动。最懂得享受的是田鼠,它们在洞穴里,构筑了自己的“粮仓”,秋天,就早已把冬粮储存足了。整个冬季,就只是窝在洞穴里享受生活。偶尔,也会爬出洞外,看一看外面的风景,仿佛只是一闪,便缩回去了。家养的动物,也变得慵懒了。一群鸡,会簇拥在一座柴草垛前,挤作一团,懒洋洋地晒着太阳;一只家狗,晒在门楼前的阳光下,有生人走过,也懒得叫一声。不过,一进入夜晚,只要稍有动静,一只狗还是会狂吠的,似乎特意在表明自己的尽职尽责。
  生命的敛迹,使冬季,变得萧条,变得荒寂,但却不是死亡。它是一种希望的等待,一种力量的积蓄,一种大自然的哲学思考。敛迹,会使生命的花儿,在来年春天里开得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