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北海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卫生
 
标题导航
天天清晨小米香
冬日看树
冬日晨练
腊月,爆米花“盛开”
又是一年腊八到
老家的柿子树
平凡也美丽
剪 纸
2015年01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天清晨小米香



  ◎王树华

  从记事那天起,每天清晨六七点钟,当我还在睡意朦胧的时候,便会有煮米那清醇的小米香扑鼻而来……这是母亲、妻子、儿媳几代人的生活传承,更是我50多年来享受的最大惬意和幸福。
  小米,谷子去皮后的果。作为重要粮食作物,在我家乡诸城有着数千年的种植历史。谷子的生命力极强,对环境、地质、墒情等要求不高,山岭上,石缝间,庄前屋后,沟沟坎坎,只要有一点土、有一点水、有一点空气便会生根发芽,即便遇到灾年,秋后也能收几成。谷子从春天播种到秋天收获,迎风雨、履酷暑,一生经历坎坷,但却百折不挠,处处体现着低调与顽强、感恩与奉献的美德,谷穗越大颗粒越饱满,越是谦逊地低着头,仿佛是向哺养她的大地和人们深深地鞠躬。正是这种顽强的小精灵,不仅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养育了这一方人,而且为中国革命事业特别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几年我才知道,诸城实际上也是沂蒙革命根据地的范畴。过去常听父母讲:如何把小米藏起来,让日本鬼子搜不到;如何把小米集中起来,送给八路军。1947年,孟良崮战役前夕,我父亲也参了军,跟随陈、粟的部队打败了张灵甫,打过长江去,直到全国解放。文革期间,我还见过父亲与陈毅司令员的合影照片,并感到很自豪,把照片贴在窗户上。父亲发现后,把我们“揍”了一顿,并把照片收藏了起来。母亲也讲过做衣服、做鞋子、做小米煎饼支前的事情,讲得很动情、也很激动。过去对父母讲的那些事情似懂非懂,长大以后才慢慢明白。特别是近些年多次到沂蒙山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对小米承载着的历史和老区人民的无私与伟大认识愈益深刻:原来,沂蒙山革命老区不仅是临沂,也包括潍坊的临朐、诸城、安丘,还包括青岛的胶南和胶州;原来,大家耳熟能详的一粒米做军粮、一块布做军装、一个儿子送战场,也曾在我的家乡传颂;原来,我的父母和更多的先辈,也曾是令人敬仰的沂蒙“六姐妹”……
  在我老家那一带,小米就是娘,小米就是命,早上一碗小米粥,一天神清又气爽;中午一碗小米饭,比吃山珍海味都要强;晚上一碗小米汤,解渴解乏睡觉香。就连女人过月子,都靠小米来补养。我从小到大,喝得最多的就是小米粥,吃得最多的就是小米饭。记得我从求学一直到参加工作的好长一段时间里,小米还一直作为细粮供应。最令人难忘和感动的是,我每次回老家,老少爷们、亲戚朋友、街坊邻居,都会送一些金黄的小米给我,让我带回来分给同事们。那时,还多亏了家乡父老的帮助,让我和我那帮同事们吃饱了肚子。回想起来,吃着小米长大的沂蒙山人,都像沂蒙山一样敦厚朴实,像小米一样无私奉献。我也一直为没法报答他们而感到惭愧,但他们慷慨真诚、纯朴憨厚的精神,却时时激励着我,认真学习、扎实工作、忠诚做人。
  小米,从播种到加工是有明确分工的。从谷子播种到收割入仓一般都是男人的事,碾米做饭一般都是女人的活。做米饭也有技术,小米能加工成若干美食上桌,像小米汤、小米粥、小米饭、小米糕、小米锅巴等等,我也曾尝试过做小米饭,但常常都是做不好被“取消”资格,直到现在也没“出徒”。尽管什么样的米饭都吃过,但小米粥却是我唯一能持续到现在的食物,并且成为我的最爱。我现在已不记得奶奶是如何煮粥啦,记忆犹新的是,母亲做的粥虽水多米少,却清香扑鼻;妻子做的粥,虽米多水少,但却难以嗅到往日的浓香;儿媳也学会做米粥了,往往要加上大枣、黑米、绿豆等,说是富含营养,但我却仍然怀念旧时的悠悠清香,眼前仿佛满山遍地迎风飘舞着谷子。其实,从谷子种植到米饭烹制的变化,彰显着我们国家从贫穷走向温饱和小康的历程,传承着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优良家风,弘扬着勤俭节约、养生保健的饮食文化。
    二O一四年十二月十二日
  (原载于2015年1月16日《大众日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