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名顺 日前,在第五届全省道德模范人选公示名单中,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潍坊千业色纺有限公司纺二车间丙班班长韩爱娥榜上有名。作为一名只有初中学历的普通纺织女工,韩爱娥在平凡岗位上,演绎了不平凡的精彩。 基层车间“简单重复”27年 作为一名细纱挡车工,韩爱娥的工作就是在纺织机器前不停巡视,发现有线头断裂的,立即进行修补。如此“简单”工作,韩爱娥一干就是27年。 细数她的工作经历,从细纱挡车工到落纱工,从落纱长到操作员,再到班组长。每天三班倒,在纺织机前一个班8小时手脚不停,巡回路线相当于步行20多公里。27年,她在这个平凡岗位上走出了12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三周。 2008年,公司组织优秀员工去北戴河疗养一个星期,韩爱娥被选中了,她却主动放弃。那段时间,公司正加班赶工期,人手非常紧张,韩爱娥认为“出去的时间太长,会耽误他们班组的生产任务”。 2010年7月,韩爱娥因为连续加班体力透支,身体虚脱,晕倒在车挡内。公司领导专程看望并劝她多休息几天,但她却考虑“厂里缺员”,不顾身体虚弱,第二天继续正常上班。 2010年冬,韩爱娥的丈夫不慎摔断右腿,住在医院,亟需有人在旁照料;而那时公司生产任务重,工期非常紧张。整整三个月,除了上下班按点给丈夫做饭送饭,韩爱娥没有请一天假。 刻苦钻研成就“技术达人” 回忆起刚进公司的时候,韩爱娥还是个17岁的小姑娘,一点业务都不懂。 为熟练掌握细纱操作理论知识,韩爱娥下苦功背诵《棉纺细纱值车工操作法》,她随时随地把《操作法》带在身上,一有空就拿出来背。最后,她能把100多页的《棉纺细纱值车工操作法》倒背如流。 数年如一日,韩爱娥总结自己多年的操作经验,不断进行操作创新,探索出了简单高效的细纱接头动作,使接头速度由原来的每10个头43秒提高到31秒;包纱速度由原来的55秒提高到34秒;落纱速度由原来的90秒提高到现在的60秒左右,细纱机的生产效率提高到99.8%。 2001年在参加全省操作员培训考核时,韩爱娥获得了“全省优秀操作员”荣誉称号,并在2003年被潍坊市首届技能操作比武大赛聘请为专业裁判员。 甘当春蚕吐新丝的“传帮带” 2007年4月,韩爱娥获得了“潍坊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9年7月,公司提拔她担任车间轮班长。她一方面利用技术优势帮助公司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劳模带头作用,事事处处以身作则,关心爱护职工。20多年来,她带过的徒弟有几十人,都逐渐成长为企业生产骨干。2013年3月,当车间挡车工人手少而生产订单紧张时,韩爱娥主动要求放弃班长的职务,重回一线,并自愿请求连续上两个班,在她的带领下,出现了许多自愿上两个班的挡车工。 如今,韩爱娥头上有了令人羡慕的“全国劳动模范”光环,但在她看来,自己仍然只是一名普通的纺织女工,她的价值仍然体现在车间里,她将继续在纺织一线坚守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