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玉成
在京剧《刺王僚》中的净行角色吴王姬僚,有一句西皮导板转原板的唱词:“列国之中干戈吼,弑君不如宰鸡牛。”大体意思是说,在干戈四起、列国争锋的古代东周时期,一个国家的君王被弑杀而死,似乎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所以就显得还不如宰一头牛、杀一只鸡。这唱词的形容借喻,固然难免存有艺术夸张成分,但在那个龙虎相争、捭阖纵横、战马嘶鸣、刀光剑影的岁月里,君王被弑之现象,确乎不时有闻,绝非仅一二者。这不,郑国的那位君王郑灵公,就被他的两个下属合伙给弄死了。而弑杀的缘由,也不过是君臣们一起吃鼋肉引发少许纠结而导致的。若再具体点说,就是在有没有面子上头出了毛病,却最终闹出了命案,说起来真是有些叫人唏嘘不已! 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假若一个人出言处事连脸面都毫不顾忌,恐怕就会落到千夫所指的境地,在社会上很难有立足之地。讲面子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要讲得得当,要能“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要有容事容人的气质和度量。从上面所说就因吃块鼋肉互争面子最终闹出命案那件事,再联系到现今社会上有人因鸡毛蒜皮的琐碎小事,为争面子,伤了和气,大打出手,甚至致人命亡,就太不应该。这就使人很容易联想起“六尺巷”的故事:据传清代康熙年间,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老家的邻人吴氏,欲侵占张英家的宅基地。家人驰书北京,要张英借官威给吴氏点颜色看,丢丢她的脸面。哪知张英回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诗,主动退让三尺,见此吴氏也让出三尺,由此而形成了一条六尺巷。一个宰相肚子能撑船,一个争者不足让者有余,本来两家看似为争脸面,或许要伤邻里情感,却礼让谦和地成为流芳后世的一段佳话。看来,要让我们的社会日愈和谐文明,“让他三尺又何妨”的精神,还是很值得世人深思、汲取和发扬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