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品牌畜牧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我市畜牧业呈现六大新常态
经济区整治兽药饲料市场
新版《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解读
市畜牧局专题部署特种毛皮动物养殖场监管工作
我市参加省畜牧业博览会取得显著成果
我市自主研发畜禽废弃物就地处理新技术
11月1日起暂停征收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费
安丘畜牧强化规范权力运行
滨海举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演练
寿光被列为省“粮改饲”试点县
2015年11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畜牧业呈现六大新常态



  我市是畜牧业大市,是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和出口加工基地。近年来,全市畜牧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作为,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以转调创为主线,以品牌创建为引领,在全国、全省率先探索和实践了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畜牧园区化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品牌畜牧业创建、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等新路径,转型发展步入新常态。
  发展模式上,从“数量扩张型”向“效益增长型”转变。经过近10年的数量扩张,区域承载量已近饱和,畜禽饲养数量增速放缓,有些畜种养殖数量有所下降。根据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分析,从2008年到2013年的畜牧业产值变动情况看,2008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7.31%,达到历史高点,2014年为34.27%,六年下降3个百分点,2011年为36.27%,出现下降的拐点。而同期,畜牧产业链销售收入却稳步增长,2011年为1044亿元,2013年为1086亿元,2014年为1089亿元。畜牧从业者经营理念开始由单纯的数量扩张,向适度规模、注重效益转变,也就是说,从养什么、什么挣钱?开始向什么挣钱、养什么转变。
  结构调整上,以牛羊为主体的食草动物发展迅速。生猪、家禽生产历来是我市畜牧业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受疫情和消费变化的影响,产业发展更多的表现为生产规模稳定,经济总量的增长更多的是依靠加强管理和技术进步促进产业转型等内生动力因素来推动。从2011年开始,牛羊生产为主体的食草动物发展提速,全市新建的规模养殖场,有近70%从事牛羊生产。
  发展方式上,从“分散粗放”趋向“集约高效”。近年来,特别是386环保行动开展以来,一家一户分散粗放的生产方式加速淘汰,现代化机械装备及信息、生物等高新技术迅速普及应用,促使整个产业集约化水平快速提高。我市通过700多家畜牧龙头企业、1200多个畜牧合作社、156个家庭牧场、8000多个养殖大户建成了3212个畜牧园区,大力推进园区化发展新模式,推行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企业化运作、社会化服务、信息化管理,已成为我市畜牧产业发展的主流模式。
  发展导向上,由“出口拉动为主”转向“消费拉动为主”。近年来,我市禽肉出口占全省的1/3、全国的近1/8,是全国知名的畜产品出口大市。但随着我国的畜产品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步伐的加快,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长,出口畜产品成本不断升高、利润空间不断压缩,与国内畜产品高端市场相比,畜产品出口外销的效益优势正在逐步丧失。据调查,国外玉米价格比国内低1/3,国外每斤鲜奶生产成本也比国内少1/3。总体上看,除部分差异化产品外,大宗鲜活畜产品与国外相比,已经不具备竞争优势。多数畜产品加工企业在稳定出口市场的同时,把更大精力放在了开拓国内高端消费市场上,开始通过研发新品种、引导新消费来谋求竞争新优势。
  政策环境上,改革创新成为畜牧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资金投入短缺、养殖用地不足、环境承载压力大等深层次矛盾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市现代畜牧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因素。面对这些制约因素,我市畜牧部门依靠改革创新来一一破解。行业从业者、政府管理者在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挖掘改革红利、加强资源整合上,呈现出了极大积极性,如:在金融支持畜牧业发展、畜禽粪污治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在解决环境制约“瓶颈”上,从2013年开始承担了畜禽粪污、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国家级试点,积极探索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长效机制。在解决畜牧业发展资金短缺上,积极落实国家畜禽保险、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积极探索活畜禽抵押贷款新模式,创新与金融部门的合作机制,与银信机构深度合作为中小畜牧企业争取信贷额度,进一步增强了金融保障能力。
  在行业管理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上,产业融合趋势日益凸显。以三产融合为特征的产业链式发展、以园区化为主体模式的规模化标准化推进、以专业合作社为主要组织形式的合作经营,已经成为我市推动畜牧业上档升级的重要举措。2010年,市政府印发了有关规划意见,强力推进,到目前已连续四年突破千亿元大关,畜牧园区发展到了3000多个,合作社发展到了1200多个,带动了700多家企业、6万多个养殖场户联合从事畜牧生产。
    记者付生 通讯员陈同义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