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群
是个春日。 “离山十里,薪在家里;离山一里,薪在山里。”突然,有歌声脆脆地传来,似一根无形的绳子,将先生牵出门外。 门外只一蓬头稚子,背着柴火,拿着砍刀。 是你唱的?先生疑惑地问。 是的,先生。 你叫什么名字? 先生,我叫朱恕。 在哪念书? 我,我…… 先生明白了,“贫寒出栋梁,逆境出才子”。先生教了大半辈子书,还没碰到如此聪颖且又彬彬有礼的孩子,遂当即决定,收朱恕为学生。 先生将朱恕带到众生面前,欣喜地对大家说:他叫朱恕,那首樵歌就是他唱的。歌虽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你们应该知道,道理处处有,求则得之,舍则失之也。 先生就是王艮,朱恕能够饱读诗书,成为著名的“东海贤人”,王艮起了很大作用。 求学期间,朱恕一日三餐,概以窝头充饥。寒冬腊月,仍穿着单薄的衣裤。同学不忍,欲以银两赠与。朱恕婉言谢绝:你非爱我也,我若因之想入非非,岂不断送一生?同学又悄悄赠与寒衣,朱恕还是坚辞:此衣非我所有,若穿上,岂不作伪乎? 这便是少年朱恕:洁身自好、笃志为人。王艮十分得意,逢人就说:我这个学生,将来一定大有可为! 王艮的话只对了一半。 州府有个学使,仗着朝中有人,贪赃枉法,胡作非为。可笑的是,这样一个臭名昭著的人,也想博取好儒雅名。朱恕此时已是声名显赫的理学大师,学使暗忖,倘能同他扯上关系,定能提升自己的身价,于是躬下身子前去拜访。 官员亲临寒门,这在一般人看来,乃求都求不到的好事。可朱恕最痛恨的就是倚强凌弱、装腔作势之人,见到学使,竟然连门都不让人家进。盛怒之下,学使当即动用权力,命令朱恕去服劳役。朱恕也不争辩,剥下长衫,退去鞋袜,义无反顾地加入劳工行列。 朱恕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了民众的敬重,也得罪了一些权贵,到头来还得回家去砍柴。 同为樵夫,当初人人都夸朱恕懂事,小小年纪就能帮衬家里。如今有人却视他为异类,说他不识敬重,生生埋没了自己的前途。朱恕笑道,说真话,做真人,有什么不好? 朱恕生前没能发达,死后却红火起来。尚书耿定白,一篇洋洋洒洒的《陶樵传》,将朱恕的为人和学识,写得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何谓“陶樵”?该是指陶瓷做的东西,好看却极易碎,就如朱恕为人,学富五车,却不能保护自己,不得而知。朱恕的墓地,已被后人修建成漂亮的园林。登高俯视,绿树红花,小桥流水。穷困一生的朱恕,终于有了自己的洋房和花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