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过文理综“全国卷”看趋势 |
——我市资深任课教师访谈 |
|
□本报记者 卢姝言 今年山东省夏季高考一个突出的政策变化是,继去年外语考试使用全国卷后,2016年起,夏季高考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科目也启用了全国卷。如今,“全国卷”已然落地,与原来的“山东卷”相比体现出了哪些新变化?命题思路的调整背后又透示出怎样的高考改革新趋势?就此相关话题近日记者采访了我市资深任课教师鞠彦梅。 “全国卷”是一种新趋势 启用“全国卷”是近年深化高考命题改革进程中表现出的一种新趋势。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已明确提出,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据悉,2016年高考,除了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还是分省命题外,全国其他26个省份都实行了统一命题。 山东省在部分学科先行调整,是按照国家关于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省份的部署要求,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山东高考命题方式作出的调整。去年夏季高考山东省英语首用全国卷,今年文综和理综启用全国卷,到2018年,所有学科均将启用全国卷。 侧重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考查 “从今年使用的2016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试题看,总的来说,地理试题体现了以“立德树人、人地和谐”为核心,综合难度比去年略有下降。”潍坊中学地理老师鞠彦梅对记者分析说。 鞠彦梅谈到,以文综卷中的地理试题为例,可以看出,“全国卷”更加突出学科主干知识,侧重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考查。 如36题以“中国茉莉之乡——广西横县”的茉莉花为背景知识,考察农业区位、产业集聚等主干知识。命题素材紧扣生产生活,凸显地理学科的应用价值,试题取材主要来源于现实的生产、生活,如选择题中的佛山陶瓷和景德镇陶瓷、荷兰兰斯塔德地区的空间规划等。注重地理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的考察,在本次试题中,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地理重点知识如大气、水、等值线、地球运动等涉及较少, 选择题“贝壳堤”和磷元素的考察、综合题37题“俄罗斯勘察加半岛”为背景,考察地貌与地质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有一定难度,很好地体现了高考的选拔性和试题区分度。 与原先用的山东卷比较,全国卷针对知识的考查更加深入,山东卷的材料很精练,给的答案和题目联系性紧密,全国卷给的材料特别新,有些题难度很大,材料的面广、深。此外,得分点也不同,每个点的分值也不同,有些学生答起来感觉不是很顺手。 由考题可以看出全国卷命题思路上的一些规律和特点,鞠彦梅说,全国卷的命题体现出以学科核心知识、前沿内容为背景材料进行设问,紧扣课标和考纲,紧密联系生活、社会实际,更加注重学科素养、学科能力和地理原理的考查,这些都充分体现出“能力切入、能力考查”的新课标命题要求。 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 鞠彦梅说:“我们去年才知道文综理综要用全国卷,针对全国卷,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一些训练,着重于训练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熟悉解答问题的思路,构建思考问题的线索,学会提取信息的本领,培养表述答案的能力,树立联系实际的意识。以前说起文科,死记硬背的多,现在要对死记硬背说‘不’,对题海战术说‘不’。” 鞠彦梅说,作为一名多年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她理解高考命题的种种改变背后,深刻反映出近年高考改革和教育改革的一些趋势和导向。全国卷体现出的命题思路与教育部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精神是相一致的,《意见》中提出,“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而“核心素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鞠彦梅认为,现在注重核心素养和学科素养的培养,体现在各个学科,体现在地理这一科中,就是学生具备人地协调的能力,比如对学生进行过这些培养,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脑海中就会具备这样的意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