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我市积极做好住宅小区防汛工作
我市对进口食品“三查验”
透过文理综“全国卷”看趋势
巧做“加减法”促转型升级
乡村小车间 扶贫大舞台
驻村就要驻在群众心里
2016年06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小车间 扶贫大舞台



  □本报记者 马林峰  通讯员 窦子沂
  走进临朐县蒋峪镇薛庄村马晶晶的加工厂,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景象:偌大的生产车间内,缝纫机一字排开,30多名女工正在熟练地操作着,一些加工好的产品整齐地摆放在四周……“这是准备出口美国、加拿大的产品,明天就要运往青岛发货了。”马晶晶说道,马晶晶和滕玉刚是一对80后的小夫妇,两个人快言快语、干练豪爽。
  这是临朐县妇联在全县掀起的创建巾帼扶贫车间的一个写照。创建巾帼扶贫车间,实现了农村贫困妇女劳动力就近就业脱贫。
  前几年马晶晶和滕玉刚都在外打工,后来工厂效益越来越不好。听说老家扶贫开发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各项优惠政策打包而来,小两口动了回家创业的心思。而此时正值蒋峪镇妇联在村中广泛宣传巾帼扶贫车间创建,组织动员像马晶晶、滕玉刚这样的有头脑有技术的年轻人,利用、开发、带动农村闲散妇女劳动力脱贫致富,小两口一合计,回到了家乡蒋峪镇,利用家里闲置的房屋做起了服装代加工生意。
  马晶晶说:“一开始,我和对象靠着在外面打工学到的一点技术,利用家里几间房子,给别的大工厂做游戏服装代加工。后来,县、镇妇联多次积极协调,帮助扩大规模,招聘劳动力,产量上来了,我们就自己做出口,服装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光这个季度,就出口了2万多件游戏服,预计今年营业额能达到50余万元。”
  这个小小的“扶贫车间”已经发展到占地1200平方米,机器近30台,可同时容纳30多名工人一起加工。蒋峪镇薛庄村贫困户张松花,子女常年在外打工,81岁的老伴已丧失劳动能力,还有个双目失明的光棍兄弟,蒋峪镇妇联了解到张松花的情况后,主动联系马晶晶让她到扶贫车间来工作。现在,张松花靠着在扶贫车间里加工服装,每个月能有一千多元的收入,家里基本生活就有了保障。像张松花这样的贫困妇女在车间里还有十几人。
  随着出口销量的不断增加,马晶晶、滕玉刚计划在下半年继续扩大车间的规模,县妇联、蒋峪镇妇联也将积极为其提供有力的保障,加强对扶贫车间的引导,争取让更多的贫困妇女走进车间,实现脱贫致富。
  截至目前,临朐县发展起23处服装、手工艺品、特色农产品加工等各类以妇女为主体的扶贫车间,帮助95名贫困妇女脱贫,带动400余名农村妇女创业就业、增收致富,真正把巾帼扶贫车间打造成为吸纳带动贫困妇女脱贫的有效载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