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潘来奎 每天清晨,家住高新区新昌经济发展区傅家社区的王秀美老人都会到村南头的免费接水点接上一桶矿泉水,然后到路边的健身广场上活动活动腿脚。“以前村里的路坑坑洼洼,柴禾堆得到处是,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现在不仅路修好了,有人打扫卫生,还喝上免费的矿泉水,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老人说,短短一两年时间村里大变样。 驻村就要驻在群众心里。老百姓看在眼里的,其实也是高新区环保分局驻村第一书记王效军最关心的。傅家社区虽然距离城区并不远,但居民主要以传统农作物种植和外出打工为主,是一个人多地少、信息闭塞、集体经济薄弱的贫困社区。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在王效军的不懈努力下,社区协调资金20余万元修缮了长2500米宽6米的生产路和2个路桥排水管道。目前社区大街小巷和生产路全部硬化,居民们彻底告别了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生活。随后,他又趁热打铁进行了傅家水库综合治理,对库坡、大坝进行生态绿化,加固修缮桥面,栽植柳树,增设安全防护围网,确保居民取水安全;修缮社区破损墙体,安排2名专职环卫工清理垃圾,增配新型垃圾分类处置箱,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提升。社区建设集中净化处理设备,安排检测公司定期监测水质,完善健身服务广场,增配室外健身器材6套,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这些年随着年轻人陆续外出打工,社区多是空巢老人或者留守儿童。驻村工作组多方筹集3.8万元为社区增配高清监控摄像头和自动录像存储专用设备,实时监控社区重点部位,确保辖区安全稳定。协调相关部门捐赠科技图书,配备微机、打印机和部分办公桌椅,筹建了电子阅览室、文化书屋等公众服务项目,开通宽带网络,设立信息查询服务终端,方便群众查阅各类信息。组织党员开展“一对一”联户帮扶,结合实际对5名贫困户、2名残疾人进行包靠帮扶,为贫困户送米面和煤炭等物资,为贫困生送学习用品和营养品,开展“关爱孤寡老人”“免费健康查体”“党员活动日”等活动,协调资金为贫困户修缮危房,确保联户工作包在实处。 路平了,水净了,村美了,王效军又把心思用在如何让居民发家致富上。他充分利用周边企业优势,筹建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联系中狮制药、沃华医药等企业定向采购;积极筹建家庭合作社,自建奶莓、西红柿观光采摘园,注册家庭经济合作组织,提升居民致富能力;还计划实施社区放心奶工程,联系紫鸢牧业生产基地建设直销奶站,每天可低价直供鲜奶,确保居民喝到放心安全的牛奶。在王效军的工作笔记上,每天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