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北海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关注
 
标题导航
思想在追求真理中闪光
咏花五首
蔷薇花开
母亲给我的小感动
亲情流水账
谁是古代感动中国好父亲
2016年07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思想在追求真理中闪光
——读温明孝的《追求的真理》



  ◎刘恩桂

  温明孝的《追求的真理》一书,已由黄河出版社出版。书中收集了作者从1986年以来不同时期撰写的66篇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和随想录,突出显示了作者在思想上的独立、敏锐。作者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问题的阐述,表明了对真理追求的渴望。
  作者始终蕴含着对哲学思维、哲学原理、哲学方法的虔信。作者善于从新事物与旧方法之间出现的矛盾入手,熟练运用哲学思维、哲学原理、哲学方法去探究解决新问题、新矛盾。
  进入温明孝构筑的哲学世界的殿堂,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让他勇立潮头。当改革开放的闸门打开,他带着一种改革开放的胸怀和胆识,站在更为宽阔背景上思考,以更为深邃的视野写作。他在探求改革开放以来,站在新起点上的我们所要面临的新挑战新选择,引领我们去关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碰撞、困惑、进退。他让我们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浪潮中,去认识生产力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去思考和辨别科学文化决定上层建筑的探索,去把握如何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等等。 
  在论文集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作者不止一次地向着国家的干部人事制度发声——论我国人事制度的改革、机构改革应注意解决的四个问题、论领导干部的培养和选拔、严格岗位责任制提高工作效率、人事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为他关心关注最多的内容,他甚至不厌其详不厌其烦地反复阐述,以此引起读者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关注、思考。其实,作为一般民众,对于改革开放中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态度,或受制于急功近利的需求,或受制于目光短浅的束缚,大都对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关注度低,他却跳出时代局限,把目光投向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这种关注,不是超尘脱俗的单纯出成绩造影响,而是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一种时代精神的反映。他所阐述的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历经近30年的历史,现在看来仍然有价值,它跨越了时代的界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为温明孝该书中最为耀眼亮丽夺目之笔。我一直忘不了作者在这些文章中反复强调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苦口婆心、金玉良言。同时,当我读到这些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系列文章后,会发现它在我们的背后潜藏着一种希望:如果这些研究真有价值的话,那么它就不只从它自身取得的个人结论上得到启发,而且也为当今社会真理研究追求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一个宽阔的经验框架,暗示了人们应当把真理研究探索看做一个有待持续研究永远在路上的经验领域。
  我还注意到,温明孝的书中萌发着一种质疑精神、批判精神,贯穿着对当下时弊的大胆质疑批判。这种对时弊的毫不掩饰地透析,一方面展露出一个哲人的道德良心,另一方面触及到的问题也是相当敏感尖锐。比如对文山会海的透析、对人才倒挂现象的思考、对拜金主义思想泛滥的担忧等等,都以不绕圈子、不回避矛盾问题,直截了当的方式提出来,同时也阐明了应该对上述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鲜明立场态度。在温明孝的文章中出现的这种质疑批判精神,表明了作者一种清醒地正视问题不回避矛盾的态度。由此看到作者对自身哲学智慧功底的自信,以及对个人有可能陈述自己的见解而毋须担忧遭到压制的一种惊喜。其实,人类精神就是一个不断自我否定、自我扬弃的发展过程,人类思想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永远不会停顿,人们或许在停下来稍微欣赏成果的同时,人们也总会在质疑的批判中走向一种崭新的未来。
  温明孝的文章,通俗易懂,蕴含着一种平民精神和意识。在生活中,我们读到的哲学文章,大都是洋洋万言的长篇大论。我们读温明孝的文章时,已经不再是从怀疑的定义、概念、法则出发,机械地剪裁论据材料,然后再反过来证明那些定义、概念、法则的正确,而是选择从本职工作、社会生活中及时敏锐发现的现实问题和工作中碰到的经验到的问题入手,在工作中最具体和最现实的问题,构成了温明孝文章中最直接的诱触点和灵感。在这里,他会以另一种能让读者易于接受读懂的思维模式语言风格处理材料,从而获得新的解释和新的结论。他的发现都来自于他的工作经历、观察、思考,来自于他的责任、担当。通过思考写作,他好像悟到了什么是生活,什么是工作,什么是思考,什么是良知、发现、义务、责任、担当,什么是他的阐述方式,什么是他的为文之本。因此,在他的文章里,散发着一种冷静,一种理性,一种敏锐,一种哲人的思考,正是这一个个观点,构成了推动他不断前行大胆探索的动力。
  温明孝的每一篇文章,都凝聚着他对社会现实的严肃认真、诚恳忠实的哲学思考,它带着生命的色彩和哲学的高度。作者坚守底线,既不当跟随潮流的阐释型作者,又不去做迎合市场媚俗大众的时尚型作者,一如既往甘心情愿地做学术探索的坚守者,更显弥足珍贵。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