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婷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上,本届市委提出着力打造“四个城市”,这是描绘潍坊发展前景的一幅宏伟蓝图,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民心工程。把蓝图变为现实,需弘扬改革创新、勇于争先的精神,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以释放潍坊发展新活力,推动潍坊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步。 提升城市发展活力势在必行。 抓社会主要矛盾,必须提升城市发展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政治、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潍坊要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就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增强经济持续发展的底气和勇气,让发展活力奔流不息,实现在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程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的目标,续写潍坊全面发展的崭新篇章。 引领经济新常态,必须提升城市发展活力。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处于大的变革调整期,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越来越多的城市从过去主要依赖规模扩张和资源要素支撑,转变为依靠多元化活力要素支撑的发展格局。在此情形下,通过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和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来提升潍坊发展活力不仅是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路径,还成为引领新常态的必然选择。增强城市活力不仅能够有效激活各类资源要素,而且有助于加快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以此全面提升发展层次、质量和水平,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建设现代化强市提供强力支撑。 抓住发展机遇,必须提升城市发展活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孕育,潍坊一批关键项目纳入全省、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方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召开,营造了新一轮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良好氛围环境,这对潍坊来说,都是重大历史机遇。从我市的实际情况看,一方面,潍坊产业基础好,文化资源丰富,这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潍坊有领改革、领风气之先的优良传统,可以说,改革是潍坊的重要基因,更是潍坊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产业化、安丘模式等,都生动诠释了潍坊广泛而巨大的发展潜能。面对历史机遇,必须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持久提升城市发展活力,才能成为转型发展的排头兵。 赢得战略主动,必须提升城市发展活力。增强城市活力是一个城市在全球变革中抢占发展制高点、赢得竞争主动权的关键。纵观全球,诸多城市已将提升城市活力作为未来发展愿景。比如伦敦、纽约、深圳、杭州都通过打造极具吸引力的创新环境,凸显了城市活力。建设活力城市,既是一个纵向提升我市发展水平的过程,更是一个城市之间横向博弈的过程。某种程度上讲,现在城市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发展活力的竞争,成为发展环境和制度供给的竞争。可以说,谁通过全面改革提升了发展活力、赢得了先机,谁就赢得了发展的主动权;谁在提升发展活力上贻误了时机,谁就只能做一个追赶者,甚至被淘汰出局。潍坊,唯有不断锐意改革,提升发展活力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切实推动改革措施落实到位,释放潍坊发展新活力。 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迎难而上的勇气,更需要稳中求进的智慧。未来几年,潍坊要推动各项改革措施真正落实到位,释放城市发展新活力。 一方面,要全面落实活力城市建设规划中的各项改革举措。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并重,着眼解决影响城市活力释放的核心问题和瓶颈制约,深化经济领域重点改革,增强经济活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创新活力;健全完善大众创业政策服务体系,建设创业型城市;实施金融创新发展战略,提升金融发展活力;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增强开放活力;加快构建社会治理新体制,充分释放社会发展活力。通过六个方面改革措施的落地生根,不断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强市提供强力支撑。 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活力城市建设的各项保障机制。要建立健全领导推进机制、责任落实机制、督查通报机制、测评研判机制、考核激励机制、群众参与机制等科学高效的保障机制,使活力城市建设既有顶层设计、具体路线图,又有相应的保障措施。 改革永无止境,担当成就伟业。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发扬担当进取、勇创一流,改革创新、勇于争先,开放包容、海纳百川,崇尚法治、规范理性的四种精神,扎实工作、奋发有为,就一定能为潍坊经济社会发展聚集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十三五”期间潍坊活力城市建设的鼓点也必将会更加激越昂扬。 (作者单位:潍坊市委党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