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凝心聚力谋发展 砥砺奋进谱新篇 |
——写在潍坊科技学院举办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暨第二十次工作研讨会之际 |
|
图①:参会人员走进学院校史馆。 图②:参会人员在生物工程研发中心品尝新品种。 图③:在学院工业机器人机械拆装区,与会嘉宾正在认真观察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 □潍报全媒体记者 刘晓杰 通讯员 孙克伟 文/图 11月4日,由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理事会主办,潍坊科技学院承办的2020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暨第二十次工作研讨会在潍坊科技学院举行。会议围绕“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模式与发展战略”主题,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建言献策,为推动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不懈探索。 会议期间,与会嘉宾还参观了潍坊科技学院通识学院、图书馆、校史馆、生物工程研发中心、文化创意大厦、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工程研究院等地。潍坊科技学院校地融合、园校一体的办学模式,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的高度评价,尤其是在设施农业、创新创业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与会嘉宾留下了深刻印象。 潍坊科技学院是寿光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近年来,学院以建设“应用型特色名校”为目标,获得了较快发展。2016年,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7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目前,学校设有农学与环境学部等5个学部,通识教育学院等13个二级学院,开设园艺等42个本科专业,其中,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个,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优势特色专业13个。 致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新建本科院校的重大课题,培养“顶天立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潍坊科技学院作为一所区域性、应用型新建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不在于“顶天”,而致力于“立地”。学院坚持应用型定位,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完善课程体系,推进产教融合,促动校地共生,努力实现内涵式发展。 为将学生打造成为适应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学校积极对接地方产业育人才,着力打造设施农业、海洋化工、智能制造学科特色,重点培育园艺园林、卤水化工、机器人工程、建筑设计等专业方向,努力探索“新农科”建设路径和发展模式。 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协同育人 学院积极推进园校一体建平台,在寿光市人民政府支持下,校内建设了软件园,已被确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成为“产、学、研、创”的重要平台,师生创业、社会入驻企业240余家,年税收5000多万元。园内建有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工程研究院、生物工程研发中心,与地方企业共建研发中心13个,其中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8个,自主研发蔬菜花卉新品种28个。 深化校企合作,共建校企合作实践平台。学院积极推进开放合作办学,先后与华为、东软、百度、腾讯、歌尔等知名企业共建华为技术学院、中兴人工智能学院、百度开创学院等6个产业学院,与山东省中小企业局、山东省电教馆共建山东省创业创新学院、山东省众创教育研究院;与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引进高层次人才130余名;与火箭军、海军、战略支援部队合作,共同培养直招士官生。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办学,与英、德、日、韩等国高校合作,开设机器人工程等本科互认课程,与德国巴特洪堡应用技术大学共建市场营销本科教育项目,与韩国高校开展博士培养项目,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300余人,为师生搭建了国际交流平台。 全力打造潍科文化高地 一所大学之所以让人铭记,在过硬的教学质量之外,更在于其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潍坊科技学院全面实施文化校园工程,坚持党建引领,落实易班导师制,深入推进班团一体化改革,组织开展“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励志奋进”三大主题教育,实施“4030”读书计划和“六个一”活动,深化以农圣文化为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识教育育人模式改革。学院牵头成立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农学思想与《齐民要术》研究会,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联合成立新时代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研究院;连续举办10届中华农圣文化国际研讨会,师生原创动画片《农圣贾思勰》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入选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中华农圣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研究丛书》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农圣文化育人实践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新时代,新征程,新发展。潍坊科技学院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全面落实“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贯彻《山东省关于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指导意见》,特色办学,打造品牌,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区域性、应用型、国际化特色高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