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十笏园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关注
 
标题导航
飞翔
流年里的粉皮粉条
◎牛鹏志
寒冬暖暖一碗汤
藏在棉被中的快乐
潍州放歌
2022元旦有寄
冬雪
情寄西安
鹧鸪天·宝通街高架桥通车有感
2022年01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流年里的粉皮粉条



  ◎朱建霞

  作者简介:
  朱建霞,山东安丘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协全委会委员、山东省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潍坊市首批签约作家。作品在《人民文学》《诗刊》《诗潮》《诗选刊》《星星》等处发表。有作品选编入中国作协、山东作协等多种年度选本,曾获得《人民文学》举办的首届“观音山杯·美丽中国”征文大赛奖,山东作协齐鲁文学作品年展最佳作品奖(诗歌类)等。
  一种粉,可以万种风情,为容颜添彩;而一种粉可以撑肠拄腹,无饥寒之虞。许慎《说文解字》中记述:“粉,傅(敷)面者也,从米分声。”寥寥数字,道尽粉的多面之姿。从着妆角度来讲,美人敷面,可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而对于衣食温饱为大事的百姓来说,能果腹的粉是最好的,可以强身健体,雄姿矫健。
  我说的粉是后一种。粉皮、粉条,是大地赐予我们的温情福音,是我们北方百姓餐桌上必备的日常食材,又是现代饮食业不可或缺的佳品。这些绿豆和薯类淀粉加工成的食物,可沸煮,可凉拌,可热炒;可荤可素,可成片卷食,可成丝拌料;可中餐,可西式。一道粉菜,竟然穿越春夏秋冬,进入家常便菜和宴席佳肴的菜谱,刺激着我们日渐麻木的味蕾,调剂着我们平淡的日子。
  这就是粉的魅力。
  家乡的粉有干湿两种:新鲜的,细致润滑即可食用;干的清澈轻盈,便于存放运销。外形上看,大致也分两种:如果说圆圆的、薄薄的粉皮形貌宛如进退得体的大家闺秀,娴雅从容,那宽宽窄窄的粉条则更像是布袜青鞋的村姑田妇,真纯温良。
  在我的家乡山东,那些浆里来水里去的粉皮粉条,养育了我,滋润了我,陪伴了我的童年、少年和成年,如一条河灌溉了另一片肥田沃土,如一棵树荫蔽着一方静谧。
  小时候,秋收后的日子,是村里所有孩子眼中的期盼。因为那是村里做红薯粉皮的时候,更是我们的节日。我的脑海中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幕:在天高云淡的秋日里,大人们把红薯(俗称地瓜)加工,撷其精华,形成淀粉,调成稀糊,用平底的铜盆盛了薄薄一层,在沸水上游走转动,烫蒸之后,迅速捞出放入凉水内降温……整个过程行云流水,看得我和小伙伴张大了嘴巴,半天不能合拢,口水滴落。
  不仅是那繁复的制作过程,更是那攫人魂魄的味道。年年岁岁,这诗一样的劳动过程,让我们一群小孩惊为天人。粉皮粉条做成后的成品再拿到院子里,放在高粱秆或苇子做成的席子上晾干、收好,这样就可以一年四季长久食用了。
  包含水分的粉皮和粉条,先是被沸水激发得生机轻巧婉转,又在阳光里续接上它们的前世。清风递香,天地清旷,被晾晒得通透,闪耀着淡淡的光泽的粉粉们,既有植物的气息,又有对未来的留白几许。内里包含的柔韧力度,进可登得上皇家金碧辉煌的宫廷御宴,亦可进退有度,在一座普通的土灶台上的铁锅,繁衍出无尽的烟火。我和小伙伴就在高粱秆或苇子做成的帘子间穿梭、玩耍,贪食这些充满韧性的粉皮粉条的同时,更是把一份快乐在内心妥帖收藏。
  从春天栽下希望的秧苗,到秋水长天的收获,不得不说,这可以烹烧炖煮的粉皮粉条,竟然成为上至大雅之堂,下至黎民百姓的盘中爱物。仰观俯察,从物质到精神层面水乳交融,能上能下,成了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美食。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饱腹了,人们已经有能力过得更好,粉皮粉条也慢慢上升到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审美,比如如何搭配颜色会更好看,如何添加适量的调料吃起来味道更好等等。
  最难忘记的,是初冬的季节。农闲的日子,无事一身轻松的村民,开始把儿女婚嫁的大事提上日程。粉条,替他们连接了前世今生的姻缘。他们给自己嘴唇上已有髭须的儿子,一丝不苟地收拾好箢篼,到早已经媒婆牵线的女孩家里去定亲。箢篼里盛了猪肉、鱼、馍馍。一捆粉条,被精心捆扎上红绳,端庄优雅地放在最顶端,成了一份愿望,一份告白,猪肉、馍馍象征丰收,鱼代表了富裕、吉庆和人丁兴旺,粉条则于其柔韧和弹性之外,更担负了一种长长久久,顺顺利利的使命与重任。俗世的愿望尽在其中。
  最是在冬天寒冷的夜里,一锅猪肉炖粉条已经炖好,浓郁的香气在整个村子里飘荡,宛若一场幸福的雪花,飘飘洒洒慰藉乡村的甜梦。长大后,偶然在图书馆里,翻看北魏时代寿光人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那些关于粉皮的文字,如同它们的今日之姿,珠玑灿灿,发光发亮。愚钝的我,才豁然开悟:原来,这代代相传的美食,1400多年来一直不曾有过停顿与改变。
  现在,我们先人发明的美食,不但泽被世人乡里,还为远游他乡的我们,树立了一个至高无上的思乡坐标。
  儿时的记忆影响我一生的口味。不光我自己爱吃,作为一名家庭炊妇,粉皮粉条也都是我的拿手好菜。我以种种粉皮粉条的做法,传递着对家人的关心和爱。除了凉拌和热炒,一锅豆腐粉条素包,为我爱心的表达提供了最佳契口。
  在静静的冬夜,我闭上眼睛,回忆那些源源不断的写实画面,我仿佛看到我们的亲人,透过清凉的星空,把一页页一缕缕清亮晶莹的月光,晾晒在大地上。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