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群众有更多健康获得感幸福感 |
——我市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
|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付凯/文 王路欣/图 全市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连续6年位列全省前3位,2021年以94.36分位居全省第一;省、市、县三级“雁阵形”区域医疗中心集群初见雏形,让高水平医疗服务触手可及;全域成功争创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15分钟健康服务圈”兜牢医疗卫生服务“网底”…… 近年来,全市卫健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以服务大局在前、护佑群众在前、主动担责在前的境界和担当,全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中“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 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今年3月,奥密克戎变异株突袭潍坊,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倒春寒”打破了鸢都大地往日的宁静。 面对疫情,在省、市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全市各级流调队伍迅速集结,果断出击,转战8个县市区,全面开展流调溯源、基因测序等工作,用30天时间扑灭10个疫情燃点,125例感染者无一病情加重,在全省率先实现“动态清零”。在这期间,我市逐步探索形成了“三公(工)协同、市县融合、快速精准、调控同步”的流调“潍坊做法”,实现了“链条清晰的3天控制、链条相对复杂的7天控制”的目标。 从3月11日凌晨市人民医院团队组织第一梯队医护人员迅速集结到位并接收第1例病人,到4月14日最后1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观察,全市卫健系统再次圆满完成医疗救治任务。 从敢打硬仗到善打胜仗,我市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的底气,从一组数据中可见一斑:市、县级整建制流调队伍达到160支、960人;设置“愿检尽检”核酸采样点343个、不定期检测采样点6727个,日最大检测能力69.5万管;15个县市区全部配备移动核酸检测车;设置市级定点医院7家、“一点两区”救治医院13家,1处1000张床位的常设亚(准)定点医院、1处共计5000张床位的方舱医院正在加快建设;建成隔离点310处,隔离房间5.79万间;新冠疫苗日接种能力达到38万剂次,累计接种2429.61万剂次。 阻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市卫健系统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建立起一个个堡垒、构筑了一道道防线,用生命守护群众安全。 聚力攻坚基层卫生改革 优质医疗服务全域共享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医疗卫生服务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如何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有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是全市卫健系统亟待作答的一项重要课题。 继去年寿光被确定为全国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之后,今年,潍坊全域成功争创为全省两个之一的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为此,市卫健委将基层卫生改革作为“一号工程”,利用3个月时间对53家镇街卫生院、76家卫生室走访调研,探索打造了集疾病筛查、疾病评估、就医指导、基层首诊、双向转诊、随访服务为一体的全链条管理模式,推进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让群众就近享有系统连续医疗卫生健康服务。 城乡“15分钟健康服务圈”逐步构建。市卫健委以健康需求为关注焦点,科学制定基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完善县、镇、村三级医疗服务网,实现基层医疗服务城乡居民全覆盖。全国首创基层首席公卫医师制度和“三高共管”模式“双管齐下”,215人常年下沉基层指导开展公共卫生服务,3924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全市132家卫生院中,60%能够开展二级及以上手术,71.2%配备CT,80%能够初步诊疗60个以上病种,90%实现远程影像、76.5%实现远程心电。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积极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覆盖面,打造形成“1+8+30”的省、市、县三级“雁阵形”区域医疗中心集群。深耕临床专科建设,设置5处高水平专病专科医院,创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及建设单位7个、省级46个,发展专科联盟61个,“潍坊呼吸论坛”成为城市品牌。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与协和、齐鲁等22家高水平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对全市221家县、镇级医疗机构实现对接帮扶全覆盖,让群众就近享受更高水平医疗服务。 中医药强市建设迈上新台阶。积极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中医类医疗机构发展到484家,从业人员超万人。全市二级政府办中医医院实现县市全覆盖,镇街医疗机构100%设置中医药综合服务区,100%的卫生服务站和91%的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创建14个“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数量全省第一。成立潍坊中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13个中医药特色小镇、11个中医药特色园区,形成道地药材“潍九味”品牌体系,创建省级中医老字号43家。 牢记为民宗旨主动作为 厚植为民情怀坚守初心 全市364家医疗卫生机构的3.45万个停车位全部对患者及陪护人员免费开放,54家二、三级医院设立“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29家医院实行床旁结算、床旁检查和“腕带付”,14家医院通过“互联网+居家护理”上门服务高龄、慢性病、失能半失能患者……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而这就是全市卫健系统向人民群众交出的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群众就医烦心、不满意,很多时候是因为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沟通不及时造成的。为解决群众就医烦心、不满意的问题,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普遍开设“扫码吐槽”“院长代表”等投诉平台,方便患者及时反映就医中的不满意。对信访工作实行一口进出、分类办理、首接负责、全程跟踪、领导督办的规范化管理,问题解决率和群众满意率均在99%以上。 为满足患者用药需求、方便患者取药,市卫健委持续强化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促进优质药品资源下沉,实现县域内药品资源共享,增强患者就医体验,搭建起了县镇一体、服务协同、资源共享的药联体,人民共享的“云药房”,逐步实现在线用药咨询、续方审方、药品配送到家的全流程服务。 2021年,市卫健委争取财政资金3.95亿元,从婴幼儿到中小学生,从婚前、孕前、产前适龄人群到50岁以上中、老年人,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让潍坊的老百姓实现疾病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受益群众累计超过200万人次。 全面做好儿童防龋齿、近视和肥胖健康服务,儿童健康管理率达到95%。构建多元化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医养服务机构达到174家、床位3.2万张。42家镇街卫生院与养老院实现“两院一体”运营。在全省率先实行住院分娩医患双方实名认证,实现分娩全程闭环化管理。探索基于医联体的尘肺病“三师共管”,实现患者全周期健康保障。创新“静默认证”模式,实现老龄补贴发放认证从“被打扰”到“无感知”的服务转变,受到全社会广泛好评。 一项项惠民举措的出台、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的背后,是全市卫健系统始终坚守护佑群众的为民情怀,是牢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为民宗旨。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更需要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全市卫健系统将坚定不移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驶入更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努力绘就“健康中国”美好蓝图中的潍坊画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