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玉凯
权威解读 十七届六中全会高调宣示对文化建设的重视,这对我们国家“以德治国”或者说是“法、德相结合”的治国架构影响还是很大的。因为过去中国传统上来讲还是人治的国家,我们的法治一直比较缺失。但是我们感受到改革开放后,从中央到地方对法治建设各级都非常重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等等都体现了法的概念。应该说现在中国的法律条文并不缺失,已经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体系的法制。但是我们另一方面也看到,法制建立起来以后并没有真正促进人的精神风貌的提高。我认为对社会的有效治理主要来源于两种力量:一是完善法制的力量,包括完善法制框架对社会形成有效的约束,使社会成员通过法律维护自身的权利;另一种约束力量就是道德,道德对人的力量可以说是从小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最后走向社会慢慢形成一种内化在你心目中的,你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 如果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道德对人的约束力大大下降了,社会成员之间互相不信任了,人和人之间没有怜悯感等等这些最基本的东西,那再多的法制也可能不起作用了。所以现在有一种观点就是我们现在市场化的改革对传统秩序确实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在道德、精神层面的冲击,人们可能有钱了,但是往往修养失落了、文化迷失了或者说是精神空虚了,这种现象并不鲜见。像前不久小悦悦被撞倒后十几个路人过去视而不见,不仅引起中国的关注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所以有人说当一个国家的道德对人的约束力得不到发挥的话,那这个国家的底线就将被撕破了,这方面是很重要的。所以这次针对这方面的缺失中央再次强调了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应该说是恰当其时,这种口号的提出也正视了社会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法和德两者有机结合加强对社会的有效治理,这种治理不仅是治老百姓,更主要的是治我们的官员和公务员队伍,这样这个社会就会走向一个良性的轨道,整个社会也能真正的和谐。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觉得依法治国、以德治国都是治国不可缺失的策略和手段。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