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新闻

第03版
理论
 
标题导航
充分认识文化重要性 加快文化强国建设步伐
浅谈十笏园古建筑与潍坊历史文化的传承
莫让“未批先建”成为企业的习惯
谈加强文化建设对“法、德相结合”治国架构的影响
推进反腐倡廉建设须用系统思维
科学研究不能“赶任期”
2011年11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学研究不能“赶任期”



新论摘登
  《光明日报》10月11日刊登刘根生的文章说,诺奖获奖者获奖时间离获得成果时间,平均在10年之后。如果再加上学术研究时间,则从启动该项学术研究到获奖时间要在15年以上了。
  15年,相当于我国大学校长和地方领导三个任期,这就意味着“功成未必在我任期”。就算科学研究者能耐得住寂寞以求“十年磨一剑”,主管领导能“熬”得住吗?恐怕很难。看国内各种学术研究计划,普遍以3-5年为限,都要求科研人员务必在3-5年出成果。为了“功成能够在我任期”,一刀切式的量化考核就必然成为常态。
  在科研领域,一个科研工作者一辈子能做出一两个突出成果已很不容易,但在量化式考核逼迫之下,他们就不得不去干一些“小儿科”的事,跟踪别人的研究成果,在边缘领域搞些小创新。若问中国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获得诺贝尔科学奖,这至少可以算是一个重要原因。
  如今,“赶任期”现象在科学研究领域有愈演愈烈之势。古语云:“欲速则不达。”在科研领域盲目追求快出成果,只会是有数量无质量,多跟踪模仿而少有原创性重大成果。这是在浪费科研工作者的智慧,也是在浪费科学研究资源,拖“科技兴国”的后腿。

我们需要对 现实问题关怀的创新
  《人民论坛》10月10日刊登魏爽、胡建国的文章指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需要创新,创新是变革的唯一出路。但是,当创新出现异化,就要警惕各种“伪创新”带来的危害。
  在不少地方,不少创新成为好高骛远的代名词,创新者只关注创新提出时的轰动效应,而不关心创新的实施。许多地方政府的创新并没有直指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没有围绕引发当前社会矛盾的因素的化解创新下功夫,更多的创新缺乏对现实问题关怀。
  首先,我们所需要的创新,是为了化解发展中所遇到的矛盾与问题。对此,我们需要清醒认识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当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所在,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创新。
  就当前而言,创新的领域就是回答当前经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比较而言,当前社会矛盾集中于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领域。如何化解民生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问题,如何实现社会长治久安问题,就是政府创新与作为的重点领域。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