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 统筹规划 |
我市再生水综合利用体系初步形成 |
|
|
本报讯 (记者付生)日前,记者从市环保局获悉,为进一步加强生态水环境建设,切实解决供用水矛盾,我市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大力实施污水处理厂中水再利用等措施,积极推动企业和区域再生水资源循环利用,再生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已初步形成。 鼓励企业积极开展中水回用。先后建成了潍坊市污水处理厂,晨鸣集团、联盟一分公司、潍坊弘润石化助剂、海化集团石油分公司和热电分公司、潍柴股份、恒联浆纸、默锐化学、潍坊学院等一批企事业单位中水回用工程,年可节约新鲜水近6000多万吨,有效减轻水资源利用压力。潍坊学院中水回用工程、潍柴股份柴油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山东海化集团热电分公司污水利用工程被山东省建设厅评为“山东省城市再生水利用示范项目”,向全省范围推广。 大力实施污水处理厂中水再利用。我市境内河流除潍河、弥河外,其他河流基本无新鲜水源补充。为满足景观环境和农用用水需求,我市利用流域内季节性河道和闲置洼地,因地制宜地建设中水截、蓄、导、用设施,将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达标污水引入河道补充景观用水和农业用水,截至目前,潍坊市污水处理厂、城西污水处理厂、高新污水处理厂、坊子区污水处理厂、高密二污等12家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近50万吨/天的中水全部用以补充白浪河、浞河、虞河、北胶新河等河流的景观和农业用水,一年可节约1.8亿吨新鲜水,既满足了景观、农业用水需求,又节约了新鲜水利用量。 建设北部水网串联工程。针对我市北部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缺乏和每年约有近5亿吨淡水直流入海的实际情况,为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市政府投资18亿实施了“两横六纵”水利工程,新开挖东西向人工河,将南北向的潍河、堤河、虞河、白浪河、弥河、丹河六条河流进行贯通,新建拦河闸坝23座,节制闸26座,调蓄水量,扩大水面,形成河流型平原水库,一次性拦蓄水量可达到1.85亿方,有效阻止了海水南侵,保护了沿海生态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