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日前指出,“很多人认为高考就是万恶之源,觉得取消了问题就解决了,其实取消了会更乱。”对此,《中国青年报》5月29日刊登贺方的文章说,刘校长的观点,代表了很多人对“取消高考”的基本态度。我更愿意把这种对于高考改革的态度称为“公平焦虑”,即反对“取消高考”的人,本质上并不反对高考改革,也不认为当下的高考制度就是最好的制度安排,他们实际上反对的是在公平缺失之下走了样的改革! 事实上,改革过程中的“公平焦虑”,既是对结果的焦虑,也是对过程的焦虑。没错,改革需要成本,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问题是谁来承担这样的成本和代价,有没有一个公平合理的分担机制?谁来监督好问责改革结果与改革者所宣称的改革愿景之间的不一致?如果这些基础性问题都解决不了,改革者勾勒的改革愿景再美好,也是缺乏足够吸引力的乌托邦。这种情况下,即便大家都觉得现实已经积弊重重,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理想层面的“都觉得要改革的共识”也要让位于现实中的维持现状。 现实中,很多的改革都是这样。当大家满心欢喜对改革愿景充满期待,改革的实际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所以,今日中国之改革,若要重建共识,无论如何都不能回避公众日益严重的“公平焦虑”,而解决之道无非是让公众切实参与和监督改革的进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