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梅亭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不仅是社会关注的话题,更是所有家长的期盼。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发现家长都非常关注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而对孩子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常常重视不够,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品德培养往往没有得到更多的重视。这需要我们不断与家长做好沟通,引导发挥家长在促进学生成长中的积极作用,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联系家长时要考虑到孩子健康成长的综合因素。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片面强调智力因素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多帮助分析解决,不能一味批评指责。如有一位学生,学习一时之间难以跟上,他自己觉得很压抑。但是他有一个优点,总是乐于帮助同学打扫卫生,于是我跟他说:“非常感谢你给大家带来整洁的学习环境,如果你的学习也能找到方法,也这么积极,就会有进步的,我可以帮助你,同学们也会帮助你。”之后,他首先及时交上作业了,虽然写的较乱,出错多,但是我耐心给他讲解。后来,他上课能抬起头认真听讲了,为了让他维持这种学习状态,我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帮助他树立学习的信心。久而久之,他自己也感觉到学习的快乐和自己取得的成绩。 与家长沟通时要把握教育时机。在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及时联系家长,做好沟通工作至关重要。所以,当孩子出现进步苗头、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呵护时,是家校交流的最佳时机。上面提到的那个学生,一次考试虽然刚刚及格,但我看到了他那喜悦的心情,以及自己的学习信心,但我也意识到,这种进步在今后还会有许多挫折。于是,就联系他的妈妈,交流怎样帮助他,当然,也告诉家长,不能急于求成,要相信孩子,并始终信任他,鼓励他。这样家长对孩子也有了正确的认识,有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学生的学习就有了动力。 老师与家长的榜样作用,是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最佳方式。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作为家长和老师就必须自己先做好,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榜样作用。有一位家长很重视孩子的学习,给孩子买书希望孩子多读好书,给孩子买电脑,让孩子查阅学习资料。可孩子不仅不读她买的书,还偷着玩电脑游戏,家长怎么说都没有用。在与家长交流了基本情况之后,我建议家长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引导孩子,首先撤掉网线,如果需要查资料,完全可以在学校中完成。要让孩子爱读书,自己更应该做好榜样,和孩子一起读。这位家长接受了老师的建议。一段时间之后,家长也反映孩子有了显著的改变,学习也慢慢变得精力集中了。 总之,教育是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效地结合家庭教育的力量,真正达到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