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北海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人口计生
 
标题导航
素颜如雪
在星光下唱歌
元 君
 爱着的雨
 花 事
翰墨紫砂胜珠玉
2013年08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翰墨紫砂胜珠玉
——文人紫砂壶探秘



  ◎庞立臣
  茶成为饮品,始于神农;壶辅以紫砂,概行于明。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崇尚茶道,以茶会友,实为追求茶之自然清净、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和璞真情趣。到唐代陆羽,推崇“越窑”,即是今浙江一带的青瓷茶具。可能是青瓷不足以完美表达茶及文人的志趣佳仪,之后,宜兴紫砂壶便异军突起,独树一帜。
  紫砂是中国独有的一种物料,尤以宜兴最为著名。宜兴所产的特殊陶土紫砂泥烧制的无釉壶具,胎质坚实细密,施以盛茶既不会渗漏,又有良好的透气性。更为奇妙的是,在这种“素面素心”的紫砂壶上,可镌刻绘画、书法、诗文、印章,加上壶本身的千奇造型,真的达到了天工人工两臻其美的物我境界。这种紫砂壶已不仅仅是盛茶之具,更为达官贵人尤其是文人雅士把玩的美物。这种集泥质、造型、做工、绘画、书法、钤印、雕刻于一身的宜兴紫砂壶,亦即俗称的文人紫砂壶。
  作为茶与壶的天作之合,宜兴紫砂壶不仅及多种艺术于一体,而且因为极具文人墨客的特性,所以就有了“切茶、切水、切壶、切情”的美誉。若是名匠手制,名人题款,名家题诗作画,则更是美妙绝伦。从明朝制壶大师供春、时大彬、惠孟臣,到清代陈鸣远、杨彭年、陈曼生,再到现当代的朱可心、顾景舟等,除了他们的妙手外,更依托了文人们的翰墨精髓。譬如扬州画派,譬如任伯年、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林风眠……诸多名家,他们以胚代纸,以刀代笔,在紫砂壶上尽情挥毫泼墨,淋漓尽致地表达自我,感慨人生。在他们看来,紫砂壶书画是中国文人书画艺术的分支,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长河里不可或缺的艺术奇葩。
  文人紫砂壶自问世以来,就展现出与其它工艺品全然不同的崭新风貌,这源于中国文人全心全意的参与。文人参与制壶,不仅讲究砂土原料的选择与陶炼、捏塑的工艺与技巧,更重要的是,他们以自己最完美的挥毫泼墨、诗词歌赋、遣词造句,刻画于紫砂壶面,使之能够充分表达出强烈的中国固有文化的民族特色,酣畅地表达出浓厚的时代特征和文人艺术的品位。因此,文人紫砂壶的最大艺术价值,就在于其能够充分地呈现出中国传统的文人思想和文人艺术。
  “神工鬼斧纳万象,挥讴聚散见乾坤”。世界上很多人喜欢品茗,也有许多人喜欢收藏紫砂。在中国历史上,就不乏“求壶不求官,干水不干禄”的故事。文人紫砂壶以其美妙、深厚、乐趣、艺术、功用受到人们几百年来的不懈追捧。“玩壶玩紫砂”、“慧识文人壶”,观壶、赏壶、玩壶、藏壶,俨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华大地收藏热渐起。先知先觉的台湾人、港澳人捷足先登,到宜兴大购紫砂,淘走不少名作佳器。1981年香港第六届艺术节展出后,宜兴紫砂壶尤其是文人壶名声大振,誉遍全球。随之而来的是,海内外掀起了一股紫砂壶收藏热,名胄阔儒纷至沓来,不惜千金万贯以求名家名壶,从此,宜兴紫砂红遍四海,紫砂文人壶更因其稀缺而备受追捧。
  文人紫砂壶在深受收藏者瞩目的同时,其艺术特征也日臻完善。有鉴赏家总结了它的独到的内在神韵与外在辉煌:充分利用紫砂泥可塑性强的优势,把壶艺师们丰富的艺术想象立体化。作为茶具紫砂壶,它厚薄有度,端握顺手,注茗流畅,用来得心应手。作为壶艺,它集造型艺术与装饰艺术于一身,圆器骨肉亭匀,珠圆玉润;方器线条挺括,轮廓分明;筋纹器节奏有序,纹理精巧;塑器肖形状物,理趣兼备,体现了高度的美学法则。特别是在装饰上展现出多体书法的诗词歌赋、花鸟山水及图案人物等等,使文学、书法、绘画、篆刻与壶艺融为一体,更增添了传神的韵味,使人饮茶之余,油然产生陶情冶性的美感。
  “壶以字贵,字以壶传”,文人紫砂壶不是珠玉,却又有哪些珠玉可以媲美!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