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要闻

第03版
理论
 
标题导航
清除形式主义 醇化党风政风
“标题党”尽显社会浮躁之风
文书与档案工作浅析
决胜在结构性变化的转折点
防腐守廉须重“三戒”
改进作风关键在“一把手”
2013年10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除形式主义 醇化党风政风



  ◎杨淑明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重要内容就是整顿四风。而四风之一就是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就是只讲表面,不重实际;只喊口号,不重实干;只求外表光鲜,不顾里子发霉发烂。从历史上看,形式主义是痼疾、是沉疴,久病难愈。
  说到形式主义,至少有以下特点
  形式主义是眼睛朝上。爱搞形式主义者,心里只有上级的首肯,眼睛只往上看。至于群众如何看、如何想,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内。究其实就是脱离群众、疏离下层。为什么有些地方领导特别喜好修宽道、盖大楼、辟大广场?就是因为这些“工程”特别耀眼夺目,容易被上级领导看到、摸到、感受到。而不少脱离群众,又有着官僚主义的“上级”又特别喜欢看这些表面的“政绩”,于是形式主义便蔚然成风了。“楚王好细腰、宫女多饿死”,可见在形式主义病症上,只怪下级不行,某些“上级”亦难辞其咎。
  形式主义背离马克思主义精髓——实事求是。形式主义只看表面,不重实际。表现在工作上,作风漂浮,爱耍花架子,爱搞面子工程;表现在对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上,只注重解决枝节问题,而不注重解决根本问题。例如每逢年节,有些地方政府齐出动、摄影队伍随其后,串农家、进小巷、送米送面。其实,正如百姓所言“难过的日子,好过的年节”,几袋面、几桶油,对一个困难家庭,那是杯水车薪。当然笔者并不否定政府对百姓“年节关怀”的真情实感。但是,如果每搞“年节关怀”,便发动媒体、海量报道,就不免使人产生形式主义的联想。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我们要“真抓实干”,以笔者理解,最主要的,还是要真抓实干那些关系群众最根本利益的大问题。比如群众有病能医,孩子有学能上,居有其屋,老有所养等等。而所有这些又都需要实实在在地发展经济才能根本解决。而实实在在的经济发展没有求实务实精神那是万难办到的。
  形式主义是痼疾,是沉疴,历时弥久。1958年大跃进、十年文革,形式主义大行其道。形式主义甚至成为那个时代的一个重要表征。1958年大跃进,各地为了完成高得离谱的钢产量,先把炼钢炉立起来再说,先让烟囱冒出烟来再说,于是举国炼钢炉林立、炉烟四起。至于能否炼出钢,钢之质量是否过关切莫管他。十年文革,形式主义有增无减。农业学大寨,活未干,口号先喊起来,标语先挂起来,喇叭先架起来。为了体现所谓“抓革命、促生产”所激发出来的“生产热情”,一年四季都加班,“干到腊月二十九,吃了饺子再下手”。究其实只有轰轰烈烈的形式,而无实实在在的劳作效率。“天天忙种田,天天肚儿不得饱”是那时形式主义搞农业之真实写照。
  改革开放,以实事求是著称的邓小平大倡实干,不务空谈,形式主义之风大减。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形式主义这个沉疴、痼疾,一有适合的土壤、环境,便会旧病复发,近些年在有些地方形式主义又渐次成风。其突出表现是“以会议落实会议,以讲话落实讲话”;再有就是实事未干,口号、标语先行又开始大量出现。
  综上可以看出,形式主义是痼疾,是沉疴,非一日之病。也正因它是痼疾、沉疴,因之清除起来也就很是困难。所以我们对清除形式主义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要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预期。
  笔者认为,清除形式主义需从以下着手
  把“政绩考核”权下放群众,这是清除形式主义的治本之举。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干部的工作好与坏、称职与不称职,最有评判权的是其所服务的对象,即群众。你搞花架子、搞虚玄套,有些“上级”可能看不出,但其服务的对象,即广大群众却看得一清二楚,他们的评判最贴切、最到位、最准确。上级的首肯当然重要,但他只能作为“政绩考核”的辅助,而群众的评判应该成为今后“政绩考核”的主体。所以政绩考核体制的创新以及考核主体的重新确立,应是今后以“制度硬约束”来克服形式主义的治本之举。舍此,将是南辕而北辙。
  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使之真正成为我们处理一切问题的指导思想;同时又要牢固树立我党为民服务的一贯宗旨,并且将此奉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上述二者的结合有可能使我们能够自觉地清除形式主义。这是清除形式主义对我们主观上所提出的要求。
  清除形式主义须有打硬仗、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人民群众最痛恨形式主义,应该尽早将其革除才是。但正如上面所分析,形式主义是痼疾,是沉疴,它历时弥久而难治。实践证明对形式主义我党一贯反对,但观其现实,形式主义则是一直存在,只是时轻时重而已。此病之所以难以治愈,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及一些官员搞形式主义已成为了一种“下意识”行为,甚至成为轻车熟路般的动作。说得难听点,搞形式主义有点“久居茅厕,不闻其臭”了。即以十年文革来说,它整整影响了三代人(四十、五十、六十年代),而这三代人又有“传递”作用。因此清除形式主义必须有打硬仗、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才行。试图一朝一夕便能大获全胜不可能。当然这并不是说,形式主义可以任其无限期地蔓延下去,而是提警大家要有充分的心理预期,以便打好清除形式主义这场攻坚战。
  形式主义是党风政风不纯的表现。因此通过整顿四风,尤其是整顿形式主义对我们的党风政风来一个醇化是有可能的。对此我们必须充满信心。
  (作者系潍坊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教授)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