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孔嘉
现在网络上批判“标题党”的声音不绝于耳,大有必除之而后快的势头。可个人觉得,从早期的各种论坛的兴衰,到个人博客的趋于冷清,再到当下最潮的微博,不但反映了人们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而且越来越缺少阅读耐心。往深了说,它反映的是整个社会心态的浮躁。 网络新闻标题比报纸新闻标题更注重煽情化、诱惑性。一般而言,题文相符的原则是传统新闻标题制作的一条基本原则,标题要求准确概括新闻的基本内容。而在网络新闻标题上,这一原则受到了冲击。对点击率的追求使网络新闻标题制作者想方设法把自己认为最能吸引人的新闻实事以最吸引人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出于煽情和诱惑的需要,网络新闻在制作新闻标题时,大打感情牌,通过情感战略感动读者,再者,由于网络标题在首页只能看到标题,因此很多网站故弄玄虚、断章取义、挂羊头买狗肉,把一些公众可能感兴趣的人或物放在标题上面,诱惑读者点击浏览新闻。当读者进入正文之后,浏览全文,才发现导读标题和主页面标题内容冲突,主页面标题和二级页面标题冲突、标题和正文内容不完全相符甚至牛头不对马嘴,然后就知道上当了。这就是现在所谓的“标题党”。 当然,网站是要靠点击量和注意力来生存的。在信息大爆炸的今时今日,观者的视线能够停留在一则标题上的时间或许只有短短的半秒钟。于是标题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如何通过制作标题来吸引读者的眼球,既是技术也是艺术。不过,这与我所说的“标题党”现象似乎还不可一概而论,毕竟将报道中最具价值的内容呈现在标题中,与通过文字游戏将标题写成“煽、色、腥”的模样,有本质的区别。 靠标题来吸引人,其实更深层次是无奈之举。网络阅读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浮躁的。对于各式各样的标题往往是一目扫过。霍布斯说,读书往往成为逃避思考的巧妙手段。这用来形容网络阅读再恰当不过了。网络阅读的二八定律(80%的网络红文是因为标题,而只有20%是因为内容)决定了,写文章者为了避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窘境,只能制造点噱头。要怪,只能怪我们为何有如此浮躁的阅读习惯,为何社会都弥漫了浮躁的味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