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创建 ◆安装电子监控 ◆设置隔离护栏 ◆增设警示标志 |
市民为出行畅通便捷纷纷点赞 |
|
|
本报讯 (记者韩立新 相丹)伴随文明城市的创建,我市城区的道路交通发生明显变化:大路宽阔小巷洁净、增加机非护栏、丰富路情电子显示屏信息、路口信号灯实现智能化、车辆停靠“有位所待”……这些路面管理硬件与软件的增加和提升,便捷、安全、顺畅的出行让城区市民纷纷翘起大拇指“点赞”。 城市道路是城市文明风景线,出行便捷安全是市民的基本诉求。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我市认真做好道路交通安全这篇大文章,通过学习先进经验,大胆创新管理办法,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按照数字化城市建设要求,我市在城区路口全面安装电子监控,对交通状况适时监管、有效取证,让交通管理科学化。为减少过马路等待时间,在主要道路划定待行区,每个区域可容纳4辆汽车,在每次绿灯亮后,同方向的左转弯车辆可增加8辆汽车通过路口;在部分路口划定直行待行区,每小时路口可多通过200多辆车,有效地缓解高峰时段路口堵车问题。城区路口的右转弯信号灯全部改成了直行,右转弯车道也改为直行与右转车道,增加了直行车道,使右转弯车辆不再受信号灯的限制。 为最大限度利用好道路资源,在城区的8个路口,将东西方向的直行车道全部由3条增加为4条,在城区有些副路增加车道。设置隔离护栏,让机动车非机动车各行其道。先前没有“机非隔离护栏”,电动车、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时常跑到机动车道上来,影响了交通安全。安装“机非隔离护栏”,达到各行其道的目的。合理设置路口信号灯,原先部分路口的信号灯设置不统一,还有的缺少信号灯,目前已全部做出整改。 丰富道路电子显示屏信息,不仅能指示道路,还能提示拥堵信息。在城区主要路口,安装带有文字、声音提示功能的人行道信号灯设施,提醒市民过马路时养成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 在城区学校周边增设警示标志、震荡提示标线、临时停车位等,方便家长接送孩子。火车站、医院、大型商超等重点场所、居民小区附近设置临时停车位,有效解决了车辆乱停乱放和无处存放问题。规范对停车场的管理,对88处公共停车场全部登记造册,开展停车场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取缔了23处违规收费停车场、11处非法占道收费停车场,有效净化了路面秩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