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漫 这是许多患者尴尬乃至“窝火”的经历:看同一种病,跑不同的医院,各家医院CT、B超、血液等检查结果互不相认,不断重复检查,单据攒了一堆,付出无数的精力和花费,检查结果也是一样……面对较为强烈的患者质疑,我国卫生部门要求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工作。但迄今为止,重复检查现象仍然较为严重。 医疗检查结果“互认”确实存在一定风险。如果之前的医院检查存在误差,医生按照原检查结果进行诊疗,发生医疗事故,担责的往往还是现在进行诊疗的医院与医生。这种可能存在的风险不予以规避,医疗检查结果“互认”也必定会遭遇各类“软抵制”。 从现实来看,医疗检查结果“互认”难在利益纠葛、监管不严落实不彻底、存在医疗风险,要根治问题,就必须得对症下药。切莫让“以检查养医”重蹈以药养医的覆辙。只有继续改革完善医生的薪酬分配与绩效考核,让医生回归治病救人的原始本职,与经营目标绝缘,才能杜绝医生重复检查的冲动,为检查结果“互认”创造良好的主观环境。 卫生部门也应该反思为何几年前就该实现的“互认”目标,如今却依然“肠梗阻”着?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工作不应该是给患者开的空头支票,如何细化操作,加强跟进与监管,确保政策红利真正惠及广大患者,考验着卫生部门的智慧与担当。同时,也应该通过完善的机制,规避结果“互认”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例如由卫生主管部门牵头,建立一套“首次检查负责制”,发生医疗事故,如果是之前医院的检查结果误差所导致,那就应该由提供检查结果的医生与医院担责。 文/夏熊飞 图/朱慧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