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付生 最近,一组九山镇牛寨村风景图,在潍坊的微信朋友圈里引起众多点赞。行走在临朐大地,像牛寨村一样的美丽乡村比比皆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临朐出台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环境整洁村、生态文明乡村、美丽乡村“三村同建”,着力打造环境美、农民富、生活美的新农村。 美在产业,脱贫致富让群众尽享“实在福利” 初夏,在五井镇隐士村一家柿饼加工点,村民赵传信和工人进石料、搬钢材、搭顶棚,忙得满头冒汗。“去年,我们一公斤柿饼卖到了16块钱,总共卖出20多吨。”今年,他准备将加工点扩大一倍,雇佣更多村民进行柿饼加工。 坐落于大山深处的隐士村,家家户户种着柿子树,户均达100多棵。隐士村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柿饼产业,注册了“五井山柿”商标,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认证。目前,隐士村一年可生产柿饼600多吨,主要销往韩国、日本等地,可为全村340户人家带来收益480多万元。 临朐把带农致富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第一步,深入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工程,因地制宜培育壮大当地优势产业,找准乡村发展“好路子”,拔掉乡村“穷根子”。依据各地村情实际和特色优势,临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农业观光、手工品加工等产业项目,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美在环境,生态建设为居民打造“看得见的幸福” 在蒋峪镇莲湖公园,微风吹过,湖面上波光粼粼,几只天鹅在水面上悠闲觅食,适逢节假日来此游玩的潍坊游客刘燕禁不住感叹道:“环境真好啊。” 谁能想到,3年前这里却是一片又脏又臭的河沟。美丽乡村建设,“高颜值”的外在环境必不可少。自2012年,蒋峪镇先后投资1.8亿元实施汶河、蒋峪河综合治理改造工程,清理垃圾、修复河道、筑坝蓄水、栽植绿化树木等一步一脚印,逐步将昔日的“脏乱差”村庄变为现在天鹅、白鹭等水禽栖息的好去处。 不单蒋峪镇,在临朐,整洁村容、完善设施、优美环境已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标配”。他们坚持“生态活县”发展战略,以“城乡环卫一体化”加快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每年投资2000万元用于环卫硬件设施强化,各镇村聘用专职环卫工,配齐垃圾桶、转运车等环卫设施,实行网格化管理制度,制定村民卫生条约,引导村民自觉爱护环境,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美在内涵,文化发展提升美丽乡村“好气质” 走进柳山镇后疃村,只见村子墙壁上绘制着一幅幅精美图画,有村民自己创作、反映村子变化的“流苏赞歌”,也有经典传诵的美德故事“二十四孝图”,不时有村民停下观赏。如今,在柳山镇21个中心村,村村建起了不同主题、内容多样的文化墙。 一面文化墙,映射出临朐当下乡村风气的文明转变。现在,临朐340处文化广场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大舞台”,345个中心村全部建成村文化大院,85处社区全部建成文化中心,乡土剧团、周姑戏剧团、舞龙舞狮队等300多支文艺表演队伍,每年为村民带去“文明之夏”“百姓大舞台”等文艺演出200多场次,村里精心制作的文化墙、宣传栏等处处洋溢着德孝文化芳香。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临朐不止让村容村貌发生改变,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构建良好村风,更是实现了乡村发展从“外在美”到“内在美”的延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