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关注
 
标题导航
客户用电交费信息将纳入省域征信服务平台
建筑企业养老保障金计取比例下调
两项目获评装配式建筑科技示范项目
寒亭内外发力创新事业单位监管模式
新钢经济发展区创新机关干部百分效考核
我市绘就域内城镇化发展蓝图
健康义诊进社区
守住“绿”的底色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邮政行业寄递安全管理工作的通告
2016年08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住“绿”的底色
——看临朐如何用生态尺子“量”发展



  □本报记者 贺德良
  要“绿水青山”还是要“金山银山”?如何抉择考量着一个区域的执政理念。临朐交出这样一份答卷:守住“绿”的底色,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把“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用生态评估发展。
改变的不仅是一条河——
量身趟出一条治水活水路径

  “还一河清流于自然,还一泓碧水于百姓!”2013年,临朐启动弥河、汶河“两河”保护开发。临朐统筹岸上与水上、治污与治水、防洪与排涝、政府推动与全民参与,全县动员,全域治水,全民护河,一场上下联动、区域协作、部门统筹、全民参与的治水攻坚战拉开了阵势……
  改变的不仅仅是一条河。临朐围绕构建城乡一体生态系统,统筹沿线水系、交通、产业、人文、景观等要素,依托现有的水库和上下游河道等资源,已创建淌水崖、东镇湖、弥河等3处国家水利风景区和1处省级水利风景区、3处省级湿地公园、1处市级湿地公园。
  如今,临朐把弥河、汶河打造成生态之河、景观之河、文化之河的底气更足了。
让水走完“最后一公里”——
山区县书写“新水经”

  眼下,玉米到了丰收的关键期,在辛寨镇西盘阳村的玉米地头,抽水机井正隆隆作响,哗哗的水顺着一排排新开挖的沟渠伸向了农田。村民张法宪拄着锨把,乐得合不拢嘴,“搁以前,浇个地可麻烦了,一亩地成大半天的浇,现在管道就铺到地头,浇亩半地也就一个来小时。”
  目前,包括西盘阳村,丹河水库罐区的39个村都已经实施了管道灌溉这一新的灌溉方式。嵩山水库、冶源水库等几个大型水库库区也相继实施管道灌溉。治水也养水,护水更节水,作为山区丘陵面积占87%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临朐诵出一篇“新水经”。
  作为农田水利灌溉“最后一公里”的“小农水”成为临朐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节水灌溉为农业增效加分支持。“近年来,农田水利建设累计投入2.56亿元,节水改造或衬砌灌溉渠道142公里,新增或改善灌溉面积27万亩,年节约用水超过5000万立方米,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5。”县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公室主任马云忠说道。
生态旅游——
激活一方山水的“活力因子”

  “起初没想到生意这么好,有时来吃饭的客人到十几桌,忙不过来,就找村里人帮忙,按小时给他们费用。”第一个开办农家乐的北黄谷村肖永高乐呵呵地说。
  进入8月,漫山遍野的蜜桃成熟了,嵩山生态旅游区也比往常热闹了许多。除了发展生态游,有机蜜桃、佛手瓜、高山蔬菜等特色种植也让农户赚得盆满钵溢。县林业局副局长李新说,临朐借“两河”保护开发东风,因势利导把“生态活县”上升到战略层面,打生态牌、念山水经、唱文化戏、走特色路,拿出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倾向山区开发,全力打响“灵气所钟、山水临朐”品牌。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