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时评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时评
 
标题导航
破坏性试验,谁在拿生命为错误买单
谨防“哭穷”阻碍收费公路专项清理
喜看扶贫标准与国际接轨
重拾听证会公信是当务之急
用创先争优聚力凝心 以新作为展现新形象
创建服务品牌深化创先争优
“双向承诺”制增强创先争优驱动力
“司法惠民”践行创先争优
创建“雷锋式班组”凝聚创争动力
品牌引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
打造群众满意的服务型民政
“三问三比三抓”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三进三查三提升”推进创先争优
2011年12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破坏性试验,谁在拿生命为错误买单



  ◎张志君

  5日上午,合肥市在建的包河大道高架桥正在搭建的临时钢梁突然发生坍塌,多名工人在这次坍塌中受伤。但是,随后,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称,这只是按照施工计划进行的一次破坏性试验,而且仅仅造成一名路过的工人轻微擦伤。不过记者在随后的调查中发现,这样的解释疑点重重。

  所谓“破坏性试验”,顾名思义,就是在人为设定的特殊条件下,通过“破坏性”手段,以论证出某种物质的最大“耐受值”,它通常用来检验测试某种产品的质量。高架桥脚手架坍塌,官方辩称是“破坏性试验”,新闻发布会上称,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搞清楚相关技术参数。且提前安排好的。这样的推脱之词,哪怕在我们以常识剖析,也站不住脚。试问,如果在用的建材全部通过正当渠道、合法厂家采购而来,厂方和商家一定会提供相关建材的技术参数。再者施工现场不是实验室、演练场,何须“破坏性试验”;每一项工程建设都不是儿戏,工程在开工前,都应该有精确的设计,严密的施工方案,这是起码的常识。还有,既然是搞“破坏性试验”,那就必须严密组织,清理现场,确保人员安全。但为何施工方搞“试验”,而相关工人却全然不知还在现场施工,岂不是视人命为儿戏?!
  出了问题,赶紧找块“遮羞布”捂捂盖盖,或是找个“替罪羊”代过,这样的事例实在太多,且花样迭出,昔有“临时性强奸”、“试探性自杀”,今见“破坏性试验”,“始作俑者,其无后乎”。面对突发事件,一些人总喜欢用冷僻的专业术语来解释,筑起信息墙垒,提高信息获取成本,阻止公众寻求真相,但是民智汹涌面前,多么周密的谎言也会被拆穿。把临时钢梁坍塌事故说成“破坏性试验”是极不成熟的表现,因为不管此说或真或假,都将置自己于一个作茧自缚道德困境之中。
  既然谁都清楚,诸如“临时工干的”、“破坏性试验”之类的回应,都是在自欺欺人,但为何会大行其道,屡试不爽?说到底,事故连带着责任,发生事故要问责。因为出事的责任方与管事的监管方,往往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才是一旦发生事故后,相关责任单位和人员千方百计地藏尸匿迹,造假说谎,隐瞒真相,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根本原因。包河大道高架桥施工现场此次“破坏性试验”,正是这一惯性思维逻辑下的产物。退一万步说,纵然这次事故真是“试验”,但生命一样不可沦为祭品。把生命作为“试验品”,更是不可宽恕的轻佻。
  我们的社会文明的程度不断在提升,伴随而来的对信息透明的需求也是水涨船高,在如潮的民意面前,诸如“破坏性试验”等谎言早就不堪一击。包河大道高架桥正在搭建的临时钢梁突然发生坍塌,到底是事故还是试验?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不能让真相“躲猫猫”,去查查一些“丑闻”和事故的真相,让相关责任人依法受到惩治,还社会一个公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