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玉凤
湖南物价局批准长沙岳阳等地上调水价,居民到户用水涨幅近30%。长沙理工大学学生社团“大禹之子”就本次上调水价进行走访调查民意,半数人认为水价偏高,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对阶梯水价不了解,但此前针对长沙市的水价调整草案,30名听证代表的意见是:27人赞同或原则赞同上调水价,而阶梯水价获一致赞同。 长沙学生调查得到的民意诉求与听证会结论之间存在较大落差的报道一出,长沙方面为调水价而举行的听证会的公信力、有关部门对待听证制度的诚意,再一次受到舆论的质疑,而质疑的核心无非是民意的缺失。 听证会是一种利益博弈的平台。无论是水价、停车费,还是手机通讯费、暖气费等,价格听证都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听证会理应能获得广泛关注,吸引大量民众参与,让听证会代表真实的民意,而公众也不应对自身的利益、权利漠然置之。但是,我们知道,群众参与听证会的热情并不高:占道停车收费听证,11个名额,7人报名;高污染汽车限行听证,需4个代表,5人报名……如此一来,一些“听证帝”、“听证哥”、“听证专业户”便成了听证会的常客,民意也就经常被代表。失去民众广泛参与和民意基础的听证会就成了聋子的耳朵。然而,正是民意的缺失、民意的被代表,听证会才招致了“走过场”、“听了也是白听”等种种质疑,一些涨价才得不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公众参与听证会的热情也随之越来越低。 “广泛征询民意”是听证制度设计的初衷,公众的广泛参与则是听证会获得真实民意的前提。如果公众缺乏参与听证会的热情,做沉默的大多数,甚至对听证会相关信息不闻不问,这不仅意味着公众放弃了参与听证会的权利,失去了与涨价者博弈的机会,损害了听证会的公正性,受害更大的可能是相关部门的公信,而国民的信任才是为政之枢要。因此,既然我们需要听证会,召开听证会,就不应使“听证会徒具观赏性”,就应把激发公众参与热情、重拾公众对听证会的信任作为当务之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