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党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国内·国际
 
标题导航
强组织 固根基 增活力
“一约三会”强化村级民主管理
狠抓三个薄弱环节转化整顿后进村
探索推行农村社区“五制”工作法
七条渠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网络空间延伸党务村务民主管理
进一步提高离任村干部待遇报酬
大学生村官倾力干实事做细活
“一化四制”从严管理村干部
“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助推强村富民
2012年06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强组织 固根基 增活力
——全市基层组织建设年农村党建四项重点工作聚焦本报记者 徐永喜 通讯员 张海涛



  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以抓基层支部建设为重点,以“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好的发展思路、一个好的工作制度、一个好的活动阵地、一个好的保障机制”为主线,切实抓好相关工作任务的落实。这是全市基层组织建设年农村党建工作的核心内容,牢牢抓住这些重点,便是抓住了农村党建工作的“牛鼻子”。
大力加强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
  在选优配强上下功夫,拓宽选人视野,广泛推行“两推一选”、能人返聘、公开考选等方式,让会干事能成事的“能人”当家理政;在素质提升上下功夫,在市级举办高端培训班的基础上,县镇两级通过集中轮训、学历教育、实地考察、实践培训等举措,努力把农村党组织书记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才;在考评激励上下功夫,实行“双向述职评议”制度,村党组织书记每年向上级党委和村党员大会述职,自觉接受评议,考评结果与奖励报酬、评先树优挂钩。积极拓宽发展空间,定期表彰和宣传一批优秀基层干部,建立报酬待遇正常增长机制,全面落实村党支部书记养老、医疗等保险,解决好社会保障问题。抓好大学生村官选育管,为农村党组织建设储备人才资源。
着力推动后进村转化升级
  对分类评级确定的692个后进村,全面落实“六个一”机制,下大力气整顿转化。落实一名县级干部包靠,市、县副县级以上干部全部下基层、接地气,点对点包靠一个后进村;一名镇街领导牵头,负责本镇街后进村转化的具体协调和推进;一名“第一书记”负责,真正发挥1264名“第一书记”的作用,帮助强班子、办实事、促转化;一个工作小组帮扶,明确转化责任和整改时限,实行组团式针对性整顿;一个强村强企结对,帮助壮大集体经济、加快强村富民;一套管用办法考核奖惩,确保转化工作收到实际成效。下半年采取村村到的方式,组织一次整顿后进村专项督查,推动面上工作提速。
不断优化农村基层组织设置
  按照“建组织、育骨干、促发展、强服务、顺机制”的思路,进一步提升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水平。健全完善社区党员大会、党建联席会议等制度,大力推行社区党务、事务、财务公开,形成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党建新模式,做到“合作社里建支部、党员带着社员富”,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召开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现场会,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年内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组建率达到70%以上、工作覆盖达到100%。
切实保障村级组织规范运行
  巩固扩大村“两委”换届成果,认真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党务村务公开、民情征询等制度,推行“四议两公开”、“一会四制”、“五事”工作法等工作机制,建立比较规范、科学的村党支部运行规范,实现工作有序、办事有据、运行有章。积极探索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着力搭建平台、创新载体、完善机制,真正让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大局、服务群众中创先争优。整合各方资源,拓宽投入渠道,在摸清全市无集体经营性收入、无运转经费保障的村党组织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多元化的扶持办法,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