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寿光市在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确保每个村实现正常运转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特色产业、资源开发、建设园区、流转土地等七条途径,有效拓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子,收效良好。目前,该市集体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2.6%。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发挥蔬菜产业优势,大力培植蔬菜种植、农产品加工、市场运输等专业村,依托特色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化龙镇裴岭村做大胡萝卜产业,发展基地4万亩,投资800多万元建设物资供应站、劳务服务站、蔬菜监测站等设施,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年集体收入达300万元。鼓励开发现有资源。引导北部沿海村庄发挥滩涂面积大、荒地多等资源优势,发展盐化工、滩涂养殖业,先后开发滩涂8.5万亩,发展养殖8.1万亩,新建改建盐田63万亩,种植冬枣7万亩,年增加集体经营性收入5000万元以上。参与建设工业园区。对临近工业、产业园区村,采取土地租赁、投资入股等办法,多方参与园区、企业建设,增加集体收入。羊口镇齐庄村以土地、资金入股形式,先后投资4个园区企业,2011年,投资回报率高达81%。盘活集体闲置资产。在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采取租赁、拍卖、入股等形式,将村集体厂房、院落、学校、废旧湾塘等闲置资产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引入市场,最大限度增加效益。北洋头村对560亩废旧湾塘进行整理,以公开竞标形式向邻近企业出租,村集体年创收450万元。引导科学流转土地。创新土地流转办法,引导村集体以合股经营等形式参与,获取土地收益。上口镇付吴邵村二村前几年是远近闻名的上访村,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后,理顺各种承包合同,对富余土地进行了土地流转,建设了全市首家农民股份制蔬菜园区,村集体通过参股、分红,年可增收10多万元。实施资本运作增值。引导富裕村转变单纯出租厂房、土地的传统观念,通过参股、投融资、BOT等形式,进行资本运作,将集体资产做大,实现保值增值。圣城街道东关社区投资1.1亿元成立小额贷款担保公司,涉足资本市场和金融领域,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2000多万元。巧借区位搞活三产。引导城中村、镇区村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三产、物流等产业,拓宽发展空间。文家街道仉家、前游、后游等40多个村利用交通便利、商机较多等优势,开发地段好、升值空间大的商业楼出租经营,村均年集体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 李秀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