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到报社已经5个月的时间了,每一次的采访背后都有着不同的故事,每一天都带给我不同的成长。但是真正养成我“不服输”性格的,是今年夏天里对大学生被褥采访的一天。 以前采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挠和怀疑,有来自朋友同事的,也有来自家人的。比如我想深夜做个跟踪调查,家人就会在旁边说:“大晚上的多不安全啊,那么晚没有人了”;比如我想做个调查“不合格桶装水”的稿子,朋友就会在旁边说:“去哪儿调查啊,根本无从下手。”诸如此类,总是还没开始调查就被各种各样的“隐形困难”阻碍了脚步。 但是,我其实是个很不服输的性格,也不愿意在工作上听别人三言两语就打退堂鼓,我心里一直有一股想要自己探索做调查的劲头。于是,今年夏天当我产生做“大学生旧被褥”调查的时候,又毫不意外的听到了一大堆怀疑的声音,有人跟我说:“你个女孩子多不安全”,有人跟我说:“你去了根本不会采访到的,谁也不会告诉你”,还有人说:“人家都是把被子弄到外地的,你去调查也没有用。” 听到这些声音,我梗着脖子反问:“你没试试你怎么知道不能成功?”虽然我年轻冲动没有经验,但是我相信,只要一名记者到了采访现场,就会有办法写出调查稿件。 于是,我来到了潍坊学院回收旧被褥的现场,本来我的打算是暗中跟着一家回收商,看看回收商究竟把被子弄到哪去的,如果能直接送到小旅馆或者翻新加工店就可以写新闻了。但是很遗憾,在大费工夫跟踪了一家回收商后,却发现对方把被褥放到了地下仓库里储存起来。原来这家回收商是要在全部回收完被褥后,才会统一往外送。 这样一来,跟着回收商暗访这个方法就行不通了,那怎么办呢?蹲在潍坊学院宿舍楼门前,我一筹莫展。偶然间,我得知一名姓赵的回收商想要招学生给她打工,负责到每个宿舍楼里收被子。我灵机一动,赶忙跑去“毛遂自荐”,在“赵姐”的同意后,我开始了给被褥回收商打工的过程。 给被褥回收商打工可真是个体力活,现在想来,我那三天爬的楼梯不知道有多少层,每到一间宿舍就摆出一张笑脸:“同学,你的被褥卖吗?我们这里收,价格很贵的。”从早上八点收到晚上九点,真不是个轻快活儿,三天下来瘦了好几斤。 但是,那三天下来却给了我一些惊人的发现,一些让我求之不得的新闻素材:有不少小旅店的老板跑来向我们回收旧被褥,我借机与他们攀谈,他们说的每个字都是我珍贵的素材;有的小旅店老板为了省事让我们直接给他们送到店里去,我拿着手机把交易的画面都拍了下来;“赵姐”还联系着外地的一些大型回收商,在取得“赵姐”的信任后,我利用她的手机给那几家回收商打了电话了解了被褥用途并且记录了电话号码;在与“赵姐”那帮人熟悉之后,我故意问起被褥的用途,她们都很自然的告诉我:“收回去能干什么好事,都是些见不得人的事儿”,并且把她们知道的回收后的渠道详细的告诉了我。 当然也有很多遗憾的地方,当最后“赵姐”要与大型回收商进行交易的时候,由于“赵姐”非常谨慎,我们打工的人一个都不允许跟着。眼看她拉着一大摞被子远去,情急之下我随手拉了一辆在学校里骑着摩托车的学生,请求对方帮我跟住前面那辆车。虽然那名男学生非常配合的帮我追了一段,但是由于距离拉大,最终我没有拍到“赵姐”与大型回收商交易的场景,也没有与大型回收商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些都成了我的遗憾,也是整篇稿子不成熟的体现。 由于“赵姐”是个精明的商人,到最后我并没有拿到一分钱的工资,即便如此,我得到了比金钱更珍贵的新闻素材。当初跟着“赵姐”打工的时候,她曾放言:“小李你这么能干,我以后每年回收被子都找你,以后多给你点钱”,不知道她如果看到自己的照片上了报纸,会作何感想。不过我想我没有机会知道她的想法了,因为采访完后我们再也没有了任何交集。 这次采访后,更坚定了我“不服输”的性格,我坚信,只要一个新闻你肯动脑筋费工夫去调查,就会有办法的。反而,没采访之前就给自己设诸多障碍,才是没有丝毫用处的。还是那句话,坐在办公室里觉得这个行不通那个搞不定,还不如亲自去采访现场转转看看,说不定就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
|